一、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四川 四川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有雄奇秀美的巍巍大山,有奔流不息的滚滚江河,世界仅存的大熊猫生态栖息地、令人神往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被誉为最后的圣洁净土;举世闻名的都江堰、青城山,更生动诠释了巴蜀大地自古以来“道法自然”的生态观。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万里长江在四川留下了最长的印迹,四川还是全国3大林区、5大牧区之一,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水能蕴藏量占全国五分之一,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这些都是大自然的特殊恩赐,必须倍加珍惜,世世代代传承和守护好这份宝贵财富。这些年,四川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最严厉的举措防治污染,壮士断腕化解落后产能、推进转型发展,坚决守住绿水青山。也应看到,四川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仍然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草地湿地退化、沙漠化、石漠化等现象突出,城市雾霾、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所以要,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建设美丽四川,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蓝天净土。 二、以全面创新改革驱动四川转型发展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第一动力,也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所以,面临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四川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四川要实现“保持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目标,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根本出路还要靠创新发展。 三、奔向经济强省的西部“领头羊” 四川描绘了“经济强省”的内涵: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作为发展不足、短板明显的西部大省,实现这样一个愿景,要久久为功“调结构”,也要保持增速“稳增长”,以平常心对待。要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之以恒推进民生工程,使全省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改革发展不断得到提升。共同参与和分享改革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