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天地为炉、造化为工,亘古千载的山川变迁熔铸了巴蜀这片美丽富饶的生态沃土。 在我们尽享大自然对巴蜀人的特殊馈赠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仍然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草地湿地退化趋势加剧以及城市雾霾、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内心深处还没有真正树立起绿色发展理念,仍在延用过去固有的老观念、老办法追求一时一地的粗放增长。对于这些现实问题,我们无法回避,我们必须去正视、去面对,去主动解决。 在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今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艰巨性日益凸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也变得愈发重要。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我们不能让环境恶化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代价,倘若是那样,我们得不偿失。我们的“领头羊”必须要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以对脚下这块土地负责、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念,为子孙后代留下千金难换的绿水青山和蓝天净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最严厉的举措防治污染,以壮士断腕之举化解落后产能、推进转型发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有效转化,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物质财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环境优势、生态优势可以直接转变成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只要我们抓住绿色转型机遇,推进新能源革命,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水平,就一定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就一定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食品安全、优美环境的期盼,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省上下已蓄足马力,坚定向环境污染宣战的信念,紧紧抓住我国进入绿色发展时代的机遇,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设美丽四川,实现绿色富省、绿色惠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