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南江县南江镇春场坝社区两委班子,围绕依法治理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社区自治、法德联动、平安创建三大工程,实现了居民法治意识和文明素养双提升,着力构建了新常态下的新型社区。
社区自治
居民公约促和谐
“不乱倒垃圾,不乱停放车辆,不从楼上往下乱扔废弃物,爱护社区公共设施和花草树木……”2月29日,家住春场坝社区滨河路的李春芳正在教小孙女读社区宣传栏里的文明公约。李春芳说:“这是小区居民自己制定的文明公约,自从有了公约后,大家都自觉了,小区变得越来越好啦!”
去年9月,该社区提出了“四民主、两公开”方案,制定了《春场坝社区居民公约》,在各小区、楼道、院户实行红黑榜制度,通过赋予广大居民话语权,让居民全程参与社区自治,对好的行为进行红榜表扬,对不良行为进行黑榜批评。“这样有效地促使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培养了居民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做事守法的规矩意识。”春场坝社区党委书记王芳拿着“居民公约”,详细地向记者介绍。
记者了解到,“居民公约”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小区车辆的摆放、宠物的饲养,大到居民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等,大家都为了建设一个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而努力。
寓教于乐
从“被动”变“主动”
在社区法治工作的开展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学法、知法、用法。为此,春场坝社区邀请了南江电大的老师为居民讲解实际案例,用讲课的方式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为社区的普法工作打开切口,让居民从曾经的“被动”接受,到如今的“主动”学习。
“大多数居民都认为生活中很少能用到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只有身边的人讲述身边的案例,居民才感兴趣。”南江电大老师徐铭宏讲法已经有三年时间了,为了让居民信服,徐铭宏主动学习《婚姻法》《民法》等,把一个个案件汇编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为居民讲解,从而提升居民的法律意识。“把枯燥的条款变成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这样才能激发起大家的兴趣。”徐铭宏说。
网格管理
法治意识入人心
走进春场坝社区的办公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公开栏。该社区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以户为基本单位,按楼栋号数排列,整个社区内的住户被一一罗列了出来。公开栏上写明了户主姓名,及“党员”“楼栋长”“依法治社区领导小组成员”等相关信息。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共有住户3870多户,1.6万人;社区干部5人,专职网格员7人。由于社区人口流量大,法治意识相对淡薄,为此,建设法治社区一直是该社区成立几年来的工作重点。为了让法治理念真正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工作人员绘制了居民网格,并按照网格结构,安排楼栋长对居民进行普法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