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乐至县“青年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里十分热闹,来自当地各青年社会组织的20余名志愿者“考友”聚在一起,集中观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在线教学辅导,交流备考要点。“自己花钱买学习教程要800多元,团县委专门为我们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既不收费,还能相互交流提高。”乐至“筑梦公益”援助会志愿者陈亚军高兴地说。
2014年以来,共青团乐至县委深入实施“促进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六个一工程”,联系培育本土青年社会组织11家、志愿者1276人,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187场次,整合社会资金50.25万元,直接联系服务群众12906人次,策划推出的“微公益行动日”项目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建服务中心——青年社会组织有了共同的“家”
“以前会员碰头商量事情、搞培训,找场地是最头痛的事。”乐至帅乡爱心家园公益协会副会长周学文主要负责协会日常事务,由于协会成员多,又没有自己的活动场所,组织会员开会往往需要提前一天做好准备工作。
“乐至的社会组织起步发展较晚,普遍存在组织架构松散、品牌和影响力弱、缺乏办公和活动场所等发展难题,同时组织类型和活动项目也比较单一,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共青团乐至县委书记李丞说。
雅安庐山地震后,群团部门协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雅安模式”,让团县委深刻认识到社会组织吸引、带动市民参与公共服务和实践锻炼的巨大潜能。一番思考后,团县委开始了“发挥团组织枢纽作用,联系、服务和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乐至探索”:成立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建设实体化的“青年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实施“六个一工程”,通过团组织带动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进而吸引和引导青年参与公益服务和实践锻炼。
2014年五四前夕,团县委将团属县青少年宫
1楼230㎡阵地整体划拨,并投入10万元资金建成全市首个“青年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为社团组织提供交流展示、人才培训、报告演出、日常办公平台,吸纳青年社会组织入驻运行。并为每个社会组织配备一名联络员,帮助理顺内部架构、培育团队文化、建立长效机制、策划包装项目和活动。
“我们俱乐部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沙龙活动,中心办公设备和会议设施一应俱全,还有免费的Wifi提供,连饮水都是免费的,展厅也有我们的一席之地。这里就是我们社会组织共同的家。”2015年新建的乐至青年创客俱乐部联络人李卓翰这样告诉记者。
促登记注册——“草根”转正带来有序发展
“社会组织大多是民间的、草根的、有个性,习惯了自由生长,发展中往往存在着内部架构设置不合理、不重视宣传、筹资渠道单一、社会公信力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引导它们依法登记注册,让‘草根’转正,促进他们有序发展。”李丞说。
乐至“筑梦公益”援助会是由网友自发组成的纯民间助学组织,会员约120人,已成立5年,为不少贫困学生解了燃眉之急,在乐至当地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但由于一直没有“正式身份”,到学校和村上开展学生情况调查时常常被怀疑“别有企图”,向有关企业和单位进行募捐时,同样因为没有合法身份和广泛的知名度,甚至连捐款账号都是协会兼职财务的私人账号,而经常碰壁,在助学金总量和资助学生数量上一直没有较大的突破。
在团县委和联合会的推动、协助下,乐至“筑梦公益”援助会成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合法社团,同时获得了团县委出具的介绍信,并顺利入驻“中心”。
2015年3月以来,援助会的助学金和结对资助人数有了较大的增长,“乐至信用联社委托我们负责他们在龙溪乡的一对孤儿姐弟的结对资助工作,还有15名学生通过我们协会也获得了县外企业家的结对资助,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帮助更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援助会负责人廖泉皓如是说。
目前,青年联合会框架内已有六个社会组织完成了注册登记,涵盖创业、助学、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他组织的登记注册也在有序推进中,将逐步实现全覆盖。
助项目合作——社会组织有了自己的公益品牌
“协会成立之初,没有品牌意识,没有固定的公益项目,想到哪儿,做到哪儿。或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或去孤儿院慰问儿童,但都不成气候。”帅乡爱心家园公益协会会长吴向东说,“我们大家都有平时多开展活动的愿望,希望有自己的公益项目,成为自己的公益品牌。”
“中心和联合会的成立如果没有好的项目支撑,就变成了‘认认真真走形式、轰轰烈烈搞运动’,与我们常态化服务群众的初衷背道而驰。”李丞说。
为此,团县委在引领社会组织实施项目上下足了功夫。引入外交家酒业捐赠10万元成立“微公益基金”,按照“相对独立”的原则实施个性化项目,帮助社团策划特色项目,通过协助寻求部门项目和政策支持,帮助引入社会资源的方式,支持协会把这些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实施好。同时,牵头协调不同协会合作策划实施“抱团服务”整体式项目,将个人日常服务和社团定期参与结合起来,实现3.5到365的转变。
如今,乐至已推动不同社会组织之间跨界合作、抱团发展,通过联合竞标申报,成功实施了省群团服务中心“关爱留守儿童平安计划”、“新青年微公益行动日”、“助你上大学”义卖义捐助学行动、“微公益伙伴计划”等一批抱团发展项目,切实服务了广大青少年、磨合锻炼了社团队伍。
“希望通过面向社会的公益项目,让更多的市民认识我们、认可我们,进而找到我们、加入我们、成为我们。”乐至“萤火虫”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协会负责人贺帆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