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344|评论: 0

互联网恶意炒作当休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的“男子在西安地铁嗑瓜子儿遭暴打”视频最近两天颇受关注,特别是借助微博、微信朋友圈的传播,一度引发轩然大波。正当部分网友对“嗑瓜子儿男子口吐脏话”的行为愤愤不平时,事件却如另一部分网友所分析的那样上演了反转。视频被西安警方证实为当地一间影视公司导演拍摄出来的闹剧。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前不久一件类似的事情——“北京男子地铁与人对骂”,后来亦被证实是一起炒作,只不过炒作者是个人而非影视公司。后一事件中,当事人被迫在事后公开道歉以平息公众的愤怒;而西安这起闹剧的策划者,将面临地铁方面的进一步追责。

  事实上,类似的恶意炒作事件早已不止这两起。移动工具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大众比以往多了更多展示和推销自己的机会。无论是一名普通的网民,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用手机拍个原创段子,或者借助一段有感染力的视频,都有可能在一夜间爆红,或聚集传统时代大笔广告投放才能换回来的知名度,并由此衍生出经济利益。低成本、高效益,是互联网营销的重要特点。正因为如此,它刺激了一些策划者,以诸如地域之争、城乡差异、性别歧视等吸引眼球的方式切入,博出位、制造话题,乃至打社会公德的擦边球,进行无下限的炒作,以期获得更大收益。

  但即便是从网络营销的角度看,这些恶意炒作既算不上高明,往往也得不偿失。梳理这些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在逐渐熟悉了这些恶意炒作的套路后,网民的辨识力逐渐在增强。以这次的“男子西安地铁嗑瓜子儿”为例,虽然部分网民本能地对这种“违背公德”的行为进行斥责,但还是有不少人依据相关检索获得的蛛丝马迹第一时间提出了质疑,切断了其进一步传播。另外,从后果上看,以编造、欺骗的方式进行营销传播,哪怕是美其名曰呼吁社会公德,其结果多半也适得其反,招致网民声讨。如“男子北京地铁对骂”事件,当事人曾承认策划此事是为了推广自己以便吸引导演然后接戏,最终不仅未能如愿,而且不得不通过媒体公开道歉。

  更重要的是,这种恶意炒作除了有违社会公德,甚至还有可能触及法律的高压线。从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出,这次“男子西安地铁嗑瓜子儿”的策划者,不仅在舆论上遭到网民批评,而且还因涉嫌扰乱地铁正常秩序,要面临西安地铁方面的进一步追责。纵然那些没有触及公共秩序的恶意炒作者,一旦其编造的信息在网络上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恐怕都难逃法律追责。毕竟在强调网络法治化的今天,“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恶意的网络炒作,在挑战社会公德和法律秩序的同时,也因欺骗损害了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信任,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以致让那些真正救助、帮助弱者的人,陷入到网络的无端质疑中。这样的恶意炒作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除了提醒网民要进一步增强分辨力、媒体机构要审慎传播切莫轻易跟风外,还提醒相关部门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政策上加强引导,法律上落实责任,加大违法者的成本,构建和谐的网络生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