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95|评论: 0

[泸州杂谈] 祭千金不如善后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节,我们总会吟诵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来寄托哀思,表达对请逝去亲人的思念。清明节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清明节适逢春天,春天是充满希望最美好的季节,"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有寒食禁火之意。
又是一年清明至,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对先人进行祭悼,寄托无限的哀思,这种现象让人既欣慰又忧心。欣慰的是,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尊先守孝、不忘根本的传统美德得到了持续地传承;忧心的是清明祭扫之风而今盛行。碑前、茔头、墓地,七碗八碟,美酒佳肴、焚香礼拜、烧钱化纸,更有人不惜千金请人糊“彩电”、做“冰箱”、扎“楼房”、裱“桥车”、造“飞机”等等,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发现这一切都只是做给活人看的,与已故亲人又有什么用呢?
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说:“祭之丰,不如养之薄也。”长辈呕心沥血、含辛茹苦,费尽心力地把我们抚育成才,如果在世时我们能尽己之力,多陪伴,多关爱,提前尽孝,让长辈能得到晚辈的尊重和赡养,这样必定会比死后的“千金丰祭”强得多,实在得多,倘若为人子孙,敬老不足,爱老不贤,养老不善,不思父母的养育大恩,不尽赡养父母的义务,让老无所终,甚至嫌弃、糟蹋年迈多病的父母,把他们当成包袱、累赘,互相推脱,不愿尽孝,而在他们去世之后却在祭祀上大尽“孝心”,这除了虚伪与浪费之外,活人和故人又会得到什么呢?  
为人子孙,确实应趁父母在世前,尽自己赡养、孝敬、爱戴老人的职责,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欢乐的晚年,享享儿女们送来的清福,而不是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候再来感伤,所以,尽孝要趁早,提前尽孝总比后悔懊恼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