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今天上午9点过,一伙人开着推土机对南广几户还未搬迁的拆迁户进行了拆迁,历经几十上百年风雨沧桑的房梁木窗被挖得稀碎,水泥和红砖倒下,一阵尘土飞扬。
原来,南广的拆迁工作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不少拆迁户都陆陆续续搬到了盐坪坝的安置房,但最后大概还有十家拆迁户没有签字。
随着大溪口至南广镇交通改造项目施工的推进,施工作业不仅使这片拆迁区域噪音大、灰尘重,还严重影响这几户未搬迁住户的安全,随着周围其他房子的陆续拆迁,这几家房子也成了危房。多方协商未果,最后不得已才强制拆除。
一般来说,拆迁户之所以成为“钉子户”,多半是因为自己的诉求没得到满足,比如拆迁安置或拆迁赔偿不满意。那南广这几户拆迁户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关于这一区域的拆迁补偿问题,现场的围观群众是这样说的:
“不同的房子,以及一家有几口人,赔的标准都不同。而且我们这儿还有一些房子是公房,赔偿的标准也不一样,所以情况比较复杂。我家87个平方,有三个人的户口在这里,一共赔付了59万。另外有一家三百多个平方,家里有五个人,但是有两个户口不在这里,算的是三个人,一共赔了一百多万。反正面积越大,也不一定赔得越多。”
“赔偿是分了面积区段的,不同的区段赔的标准也不一样。估计是因为有些人家听到要占的风声,就多修了一两间屋,或者把再在房顶上加盖一层,所以直接按户口算。后来意见不统一,又考虑了一部分面积”。
“那××家,二白多平方的,家里三个户口,按一个人四十个平方算,这百多个平方就是五六千一平米,剩下的几十个平方就按几百一平米来算。所以××家300多平米的才赔了一百多万,×××家87平米就赔了59万。”
(关于南广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小编把宜宾的政府网、国土网都翻了个遍,很遗憾,木有找到,无法给大家提供参考。)
按说,在各类拆迁行为中,对这样的地方动手,应该是最无可争议、最受群众欢迎的了。每到夏天长江汛期来临,临江一侧的房子就整日“看海”,据说有时候被子都是潮湿的。况且这一区域的房子房龄也普遍较老,拆迁于个人而言,应该是利大于弊。
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强拆”的情况呢?这从人们口口相传的“拆迁经验”中或许可以略知一二——“最后搬的人,肯定还会多得点好处”、“先搬先吃亏,后搬后享福”……至于为何会总结出所谓的“拆迁经验”,恐怕就值得大家深思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