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予基层公务员动力和希望
近日来,网络曝光了很多基层公务员鲜为人知的一面。大多数基层公务员工作环境并不如意,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和社会上一些人群认为的光鲜亮丽截然相反。公务员队伍中,女性的数量的占比越来越大。由于公务员工作繁琐,收入较低,很多男性不会选择考公之路,相反一些寻求稳定的女性自然加入到公务员队伍中。
基层公务员处于上下的夹层之中,很难办好事。对上有领导的层层要求,面对领导吩咐的工作,基层公务员必须按时高效完成;对下有群众的急切需求或是误解埋怨,基层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政策、条件等因素总有和群众意愿相违背的时候,群众工作的难度性比想象中大的多。
基层公务员的中坚力量实际上已经变成80、90后,他们年纪轻,工作激情充分、工作能力强,但他们却缺少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经验教训,实际工作中困难总是存在的。老一辈基层公务员大多岁数偏大,精力不够充沛,工作效率低,新媒体、电子技术掌握速度较慢,这样一来,更多的工作量就压在了这些80、90后的身上。而恰恰相反的是,年那么,如何改善基层工作环境,如何让基层公务员看到梦想和希望,无疑显得尤为重要和必须。
在全国大量的基层地方,都广泛的存在着地域较偏僻的现象。编制的匮乏,职级的低下,压力的沉重,以及并不高的收入,演绎出了基层公务员所处的真实窘境。人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于职业的选择也是如此,当现实令基层公务员窒息,基层工作环境的尴尬只会不断加剧。缺乏实现梦想的途径和渠道,背负的只是沉重的身心压力,报道中“招考10个,报道却走了6个”也就并不奇怪,甚至只能成为一种必然。
应该说,基层公务员的现实无奈,原因正是在于“倒金字塔”式的体制模式。与上层公务员相比,基层公务员显然从多个方面处于劣势。在人才流通方面,缺乏成长的空间和渠道;在薪酬配置方面,地方财政与公务员收入挂钩,难以与发达地区匹敌;在工作强度方面,人员的紧缺让每个人都成为“多面手”,让人感觉疲惫不堪;在职级晋升方面,名额更是捉襟见肘,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基层工作,本就复杂繁琐、压力重重,加之人员较少、收入较低、成长遇阻,只会让基层公务员面临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煎熬。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分析,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决定基层公务员是否甘于留守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家庭经济收入、住房医疗教育、人际交往发展等因素影响。不可否认,能够长期坚持留守在基层一线的公务员,其品德和行为值得称赞。然而,他们的甘心付出和奉献,却不能成为忽视他们利益诉求的借口,而是提醒我们应该从改善环境入手,能够让他们安身立命。
辩证看待问题,基层公务员现状实实在在就摆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应该对基层公务员依然抱有某种偏见。理想的生活,每个人都会为之向往,基层公务员也不例外,经历了基层的坎坷和心酸,应该创造条件给与他们奋斗的动力和生活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