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1日,家住眉山市青神县的骆女士把银行卡弄丢了,这张卡是以母亲的名义开户的。补办时,银行告知骆女士,需要开户本人来办才行。这把骆女士急坏了:母亲因为三次脑溢血全身瘫痪,没有语言能力,跟父亲住在山西,骆女士出示了母亲身份证复印件、家里的户口簿、母亲病历、村委会证明,银行均未认可。一名银行主管告诉骆女士,除了其母亲本人来办,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等骆女士母亲去世之后,再去做公证。(人民网) 网友认为: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强调制度的人性化、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当前我们政府强调要建设服务性政府,而良好的服务已然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是市场经济中企业成熟致胜的关键因素之一。银行也不例外,然而报到中反映的问题凸显的是银行服务的人性化的缺失、管理模式的刻板及应变能力的不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如果上面的一幕发生在银行员工的家属身上,又会是怎么样的处理方式呢? 网友热议:制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坚持制度的原则性和实际操作的灵活性是兼容不悖的。针对上面的特殊情况,为什么银行工作人员不能赶赴医院,上门服务呢?或者让其亲人或其授权的人代为办理,建立一条便捷的绿色通道岂不是一举两得。这样,一则可以快速解决问题,解客户燃眉之急;二则还能积攒良好的群众口碑,为企业本身在做“无形的广告”,成为行业人性化服务的一面旗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方便他人,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