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两个责任回应百姓期待 近日,四川省纪委召开整治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座谈会。2015年,共查处土地征收、拆迁安置等领域的案件13106件,处分13651人,会议指出整治之手不能松,在去年重点解决的七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部署了2016年重点整治十个方面的问题。 面对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面对精准扶贫的雷霆之势,如何将反腐向基层深入推进?是摆在每一位基层领导干部手中的一份沉甸甸的“考卷”。近年来,各地不断地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的查处力度,成效显著,让群众获得了反腐“红利”。但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真金白银不断向基层投入,过去没有人干的基层干部,如今变成了有“油水可捞”的“肥缺”。争先恐后“削尖脑袋”往里钻,一些抢占群众利益,强占群众权利的“苍蝇”不断出现。不断侵蚀党的健康肌体,挥霍群众对党的信任,啃食群众的获得感。 县、乡党委、纪委作为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责任主体,要始终保持一份清醒,扛起一份责任,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好反腐斗争“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 首先要树立责任意识。各级党委、纪委要切实树立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意识。近年来,正风反腐的成效深得党心民心,群众信任度不断提升,满足感不断上升。据统计,2015年全国共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8万多起,处理9万多人,近2万人被点名通报。但有些地方,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力度不够;有的地方监督制度上墙不上心,形同虚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首先要解决好党委和纪委的认识问题,对党建考核排名末位单位领导实行召回教育,进行党建知识专题辅导培训,切实担负起责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的纠四风,抓整治,把纪律挺起来。 其次要善用监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点多面广,“苍蝇”吸血痛痒难绝。财务管理混乱,“好处费”“跑腿费”的理所当然,“养命钱”“救灾钱” 的截留骗取等层出不穷,说到底是监督出了问题。激发群众监督意识,参与民主决策。加大权力公开的监督力度,晒出权力,挤压权力寻租空间。精准监督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削减职位“含金量”。严肃问责,使监督的压力转为办事的绩效,让监督动起来。 最后要加强力量建设。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末梢神经,基层党组织中党员的形象直接投射出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影像,党委要切实抓好党员的吸收和培养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实实在在的把清廉务实的人员选进党的队伍中来,把优秀的干部用起来,不断夯实基础。整治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突破口在基层,针对目前基层纪检组织力量普遍薄弱,专职不专的现状,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力量,要结合2016年县乡换届年,把业务精,政治强,清廉的干部选配到纪检岗位上,做强做实基层纪检组织。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不仅需要纪委发挥监督责任,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党委切实担负主体责任,两责任共同发力,才能防止蹩脚,才能有效遏制“苍蝇”乱飞,回应群众最迫切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