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393|评论: 0

家长不理性的爱心是对考生的困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7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家长们“不愿放弃任何机会”的心态,我们或许可以抱以理解和同情,但这种不理性的做法,却绝不值得鼓励。  高考季又快到了。在历届考生的回忆里,有美好的经历:如坚持不懈的奋斗,携手并进的友谊。许多考生也有些尴尬的往事,比如被家长以“补充营养”“提神健脑”为由,“狂塞”各种食品、补品。这些来自家长的爱心“负担”,给考生们不少困扰。
  家长们给孩子买“补品”,越来越舍得下本。《北京青年报》近日报道,有一种“聪明药”在考生家长的圈子里风行。卖家宣传,“聪明药”能增强记忆力,提高注意力。面对能让孩子“变聪明”的诱惑,许多家长都掏钱买药。然而,所谓“聪明药”其实是“莫达非尼”和“利他林”这两种处方药,其实际用途是治疗抑郁症、多动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健康者服用这些药物,虽然在短时间内确实能“提神”,但会产生头痛、恶心、腹泻等副作用,乃至其他未知的不良药物反应。利用这些药物应考,就相当于运动员用激素辅助训练,或有小利,但贻害无穷。
  家长们给孩子买吃的,买补品,乃至买所谓“聪明药”,固然是为了孩子好,但对考生来说,如此经历并不美好。笔者读高三时,有同学因营养摄入过量,保持多年的健康体型毁于一旦,也有同学因天天吃所谓“健脑食品”,而对这些食品产生了生理性厌恶。
  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在这个决定孩子命运的节骨眼,几乎没有家长敢对子女有所怠慢。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心理,家长们的判断力也会大幅下降,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各种谣言的陷阱。对家长们“不愿放弃任何机会”的心态,我们或许可以抱以理解和同情,但这种不理性的做法,却绝不值得鼓励。
  杜绝这种现象,当然要靠家长自觉提高警惕,但社会的责任也不容回避。首先,作为对孩子负责的专门教育机构,学校应义不容辞地负起引导责任,告诉家长们该如何正确辅助考生应考,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不能对错误应考方式推波助澜,甚至向考生及家长推荐某些食品、补品。其次,媒体也应坚持做好科普工作,加大打击谣言的力度,用科学事实告诉家长“聪明药”的真相,消灭谣言传播的土壤。政府与执法机关也应负起监管责任,对制造谣言、昧着良心挣钱的投机者加以严惩,清除处方药随便卖的乱象。这不仅是对考生和家长负责,也是对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安全与健康负责。
  在高考中取得佳绩,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奋斗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考生、家长在偏门上下功夫,不仅事倍功半,也容易适得其反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