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古道赋(修订版)
米仓道,自梁州抵巴州,盖五百里许,北通长安以至中原,南下益州而达滇缅。其肇始于夏末商初,繁盛于汉唐宋元之际,终因行政区划南调渐式微于明清以降。三千余载於政治、经济、军事、人文诸领域,施惠群生功德广布,洵与金牛道、荔枝道鼎立并称焉!然今人多昧而不察舍此远求,遂踏古探奇于集州段而赋之曰: 君不见逶迤古道,云栈龙腾。惟昔移山填壑兮,交通南北;凿石架木兮,钩连古今。盘空百折兮,蹑步乎云崖;去天一握兮,摘月于山岭。危岩横出兮,黄鹄当敛翅;枯松倒挂兮,愁猿亦惊心。流水鸣琴兮,老鱼吹浪;飞瀑喷玉兮,乱石裂云。兼复千岩耸翠兮,赏花乎香炉;万树流丹兮,拾梦于荒村。奇谷窅窅兮,骋怀而问道;皇柏森森兮,养气以守真。兰桨欸乃兮,寻幽乎玉池;白鹤翩跹兮,揽胜于神门。 君不见沧桑古道,铜鼓雷鸣。观夫板楯之威,歌舞则殷人惧;巴蔓之怒,刎颈而疆土全。赤帝秉天,牟阳风高以逐鹿;苍生何幸,寒溪夜涨而截贤。持扇挥师,孔明悬旆乎大坝;礼贤释将,翼德铸义于雄关。弯弓饮恨,金人尝堕马乎琉璃;聚力成城,蒙哥卒折戟于蜀川。俱往矣,白莲怒放,正气长歌;看今朝,红旗漫卷,丹心永鉴。韬略于胸,徐向前砺斧钺乎石上;龙泉在握,李先念斩枭鸷于山巅。熊头岩廿三勇士,坠崖取义自铭于青史;大巴山五载鏖战,喋血悲歌永壮乎人寰。 君不见璀璨古道,人文蓬兴。昔者阳八台前,时见灵猿舒臂之舞;断渠深处,犹闻先民砺石之声。东台梁上,崔无诐撰铭以弘释教;大麦歌行,杜工部感怀而悯黎民。缱绻情深,李义山寄北乎夜雨;兴亡路歧,王仁裕题襟与淮阴。置酒菖蒲涧边,同乐流觞之曲;筑庐洋潭河上,闲吟采薇之文。诵泥饼之歌,雏儿呼娘齐下泪;赴难江之任,菊人扶马倍锥心。嗟夫!须眉肝胆堪钦,巾帼辞章共仰。咏柳絮之高才,古雪唾珠而播烟雨;悼芸窗之旧梦,瑞娥啼血乃哭良人。至若蕊榜天开,以卜两闱之盛;岳氏蝉联,尤彰几水之清。而今凤仪蒲公,学俦渊海;梨园椽笔,名动京城。郁郁乎集州,蕴玉藏金之地,腾蛟起凤之邦,诚可谓天宝物华,辈出人瑞,倚马生花,代衍雄文矣!
丙申蒲月拟于几水之滨
参阅书目: 《巴族史探微》、《巴中与巴文化》、《巴中诗文》、《大巴山考古文选》、《红色南江》、《历代名人咏南江》、《南江艺文志》、《南江史话》、《图说米仓古道》、《米仓神韵》、《印象光雾山》、《南江之旅》、《四川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