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努力,他们怎么办?
(文/闫涵)
被追问的人生太过被动,没人喜欢。既然鸡飞狗跳的阶段迟早会来,我们何不早早努力,做好准备?
----------
早上接到一个朋友电话,关于借钱的。搁在以往,我肯定会支持这位朋友,但这次我纠结万分。
朋友的同学,妈妈得了尿毒症,自己在老家做了挺长时间的透析,从未告诉过孩子实情。现在,有合适的肾源,需要二三十万的费用,再也瞒不住了,爸爸才问问已经工作七八年的女儿,手里有没有点积蓄。不到万不得已,父母张不开口跟儿女要钱。
这个女儿,虽已成家生子,并在双方家长的赞助下在北京买了房,但光养娃、请保姆、房贷、车贷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别说二十万,十万都拿不出来,能用来给妈妈治病的,只有手里仅有的五六万,还是给孩子准备的9月份入园的费用。
好不容易等到的肾源不能浪费,只能厚着脸皮借钱。朋友说:“情感上,我特别想借她十万八万,但理智上我担心她十年八年也还不了这个钱。”
在北京,两口子月收入不足两万,还负担着各种贷款和支出,基本存不下钱。而且换肾并不一是一锤子买卖,后期控制排异反应的费用,每个月也要大几千。说不好听的,这是个无底洞。
最终,我朋友给同学打了五万块钱,她对我说:“我也不富裕,好在这些年一直折腾着学习、跳槽,工资越来越高,家人万一有病有灾,经济上足够抵挡一阵子。这五万块,我也是不打算要回来了。”
看吧,我们张口跟人家借钱,对方是要考量我们的偿还能力的:如果确信我们还得起,得到的帮助数额更大;如果确信我们还不起,得到的只能是自己的人情标价了。
老话说“救急不救穷”。又急又穷,是很可能借不到钱的。
一位朋友,曾经的文艺男青年,最喜欢的是“诗和远方”。他25岁之前赚的钱,全部用来旅游了。
2006年的某一天,这个文艺男青年突然从柬埔寨飞了回来,并消失良久。回来后,变了个样:不再四处旅游,每个月都回老家探望父母,找了符合自己特长又相对稳定的工作,经常加班,秒变拼命三郎。
两年后,他用存下的二十几万,趁着房价最低点,在五环外按揭了一个小两居,并且把父母从老家接了过来。
直到那时,我们才知道,两年前他正在柬埔寨旅游,突然接到消息,哥哥车祸去世。他飞奔回家时,看着白色挽联下一夜白头的父母,瞬间长大:父母已经失去长子,自己成为他们唯一的依靠,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天马行空、混蛋一般谁也不顾地四处游荡了。
当一个年轻人意识到肩头的责任,便迅速变得成熟起来。
曾有一份调查,问老人最害怕什么,排在第一位的是生病,其次是经济问题。他们担心生病后自己无法自理,担心退休金不够自己开销,更怕自己成为儿女的累赘。
就是这样的父母,为了我们读书他们省吃俭用,为了我们结婚他们倾囊相助,为了我们买房他们拿出所有存款甚至举债累累,到老了,却担心给儿女添负担。
做编辑时,一个作者曾和我说过她的无奈。她刚刚工作时,父亲生病,肝癌,治疗用光了家里所有钱,能借的亲戚都借了,直到再也借不到一分钱。到最后,连止疼药的费用都付不起了,每次听到爸爸强忍着不叫出声来,她都似万箭穿心。
父亲过世后,她白天拼命工作,晚上拼命写稿,平时老给妈妈买漂亮衣服、寄她从没见过的进口食品。她说:“我现在的辛苦根本不算苦,等到至亲需要,自己却无能为力时,那才真的苦!”
曾和一位远房亲戚聊天,他妈妈当时刚刚出院。他说最自豪的就是住院时,自己有能力给妈妈请最好的专家做手术,让妈妈住最好的单人病房,给妈妈用最好的、副作用最少的药,请服务态度最好的护工。
小时候,爸爸妈妈想尽一切办法给我们最好的吃穿用度,长大后,我们若不努力,如何让父母老有所依?
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偶尔的小放纵,给自己几天假期都无可厚非,但放眼人生长跑,哪个时期都需要咬紧牙关步步紧跟,不然环环相扣的踏实人生,将变成一连串问号:
初中怎么办?高中怎么办?大学怎么办?工作怎么办?房子怎么办?另一半怎么办?孩子怎么办?父母怎么办……
被追问的人生太过被动,没人喜欢。既然鸡飞狗跳的阶段迟早会来,我们何不早早努力,做好准备?
★本期互动★
看完文章,你有什么感触?
http://mala.cn/t/13769506
----------
↑这是一条有格调的分割线
★树洞★
>>上期精彩吐槽:
1、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夕阳西下,我就往上一趴!←辣编九思:好一个现代诗人!←_←
2、我6岁的弟弟太懂事了!他对我说:“姐姐,等我长大了挣钱给你整容!”我一脸懵逼……←辣编九思:好孩子啊,小编都被感动哭了!
如果你有满肚子的话想说,那就来《树洞》一吐为快吧!戳链接跟帖回复,开始吐槽:
http://m.mala.cn/idts9269
树洞,顾名思义,是大树由于虫蛀或者机械损伤等原因,成年累月形成的空洞。
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某种内心里无法分享的纠结。但是秘密与纠结,又让人有强烈的倾诉欲。把它藏在胸中犹如烈焰燃烧,让人片刻不得安宁。来树洞吧,向树洞倾诉你的苦恼,宣泄你的情感,告诉它你不为人知的秘密。在这里吐槽,绝对不会有人知道你是谁。
无论你是离乡的游子,还是故土的归人,无论你是细腻的文青,还是奔放的大汉,都能在这里发现一个光怪陆离、与众不同的世界。
----------
>>本报订阅方式:中国移动手机用户编辑短信XLJT发到10658000可订阅本报,每周一、三、五中午12:00发刊。
>>如果你对我们的报纸有任何建议或意见,可跟帖:
http://m.mala.cn/pbqi8220 告诉我们,如被采纳,我们将送您100元话费。
责编:小楼 编辑:九思 实习编辑:陈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