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849|评论: 0

[雅安·新闻] 又见芦山的幸福容颜——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本完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1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20日,四川各界代表走进芦山地震灾区,亲眼见证了芦山地震灾区的重建成效。
  三年前,芦山地震灾区满目疮痍。经过三年艰苦有序的重建,这里草木葱茏、生机盎然。新民居、新城镇鳞次栉比,新设施、新功能保障全面,新产业、新生活希望无限,芦山地震灾区再现幸福容颜,灾后恢复重建基本完成。
  整体跨越
  四川交上重建答卷
  党中央国务院为灾后重建确立了时间表,制定了重建总体规划,并要求四川探索“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在中央统筹下,460亿元重建资金下达,19项配套支持政策落地。
  四川开启了一场“国家实验”。省委省政府把灾后重建作为全省重大任务和灾区中心工作来抓,确立了“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标。2013年7月20日,全面启动灾后重建工作,各项激励保障措施激发起灾区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动力。
  芦山地震灾区早在2014年底便完成了农房加固与重建,优先推进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实现了民生事业的覆盖。芦山地区自然生态加快恢复,成为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地……
  截至今年6月底,在重建总体规划中,由中央有关单位承担的184个项目完工136个,完成投资37.24亿元;由地方承担的2419个项目完工2382个,完成投资781.99亿元,基本完成了三年灾后重建目标。
  产业重构
  震区产生新动能
  芦山县城北,过去的不毛之地上建起了芦山县产业集中区。宽阔平整的道路纵横交错,一排排现代厂房里机器轰鸣,一车车产品从这里运往大江南北。58家企业赋予芦山县新的经济增长活力,园区可提供8000个就业岗位,工人月收入可达到6000元。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芦山地震灾区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建成产业园区9个,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9户,引进一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带动5.1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雅安市通过灾后重建,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骨干特色产业正逐步形成,“雅安产”王老吉、恒天汽车生产基地等大批项目和企业提升了雅安产业发展水平。
  在农村,芦山地震灾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建成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5个,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0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15个。雅安市初步形成生态茶叶、果蔬、果药3条百公里百万亩产业走廊。成都邛崃市创新土地“预流转”和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有力提升了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重建的过程就是脱贫的过程。四川把基础设施作为灾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来抓。加快建设川藏铁路成雅段、雅康高速公路,国道318、108线全面建成,国道351线全线贯通,灾区对外大通道通达能力全面增强,乡村公路维修加固全部完成,一批水利、能源、通信等项目投入运营。全省6个重灾县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绿色崛起
  群众迎来新生活
  一排排田园式川西传统特色民居错落有致,与周围的青山绿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这是芦山地震灾区的夏日即景。
  在震中附近的芦山县龙门乡白伙新村聚居点,几名来自成都的游客用手机不停拍照。看到如织的游客,餐饮店主李亚泳的脸上笑开了花。他说:“如逢节假日,每天销售额有5000元左右。在这里投资餐饮比在城里工作的收入还好。”
  四川将震区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统筹推进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已经恢复震损林地植被40.6万亩,整理复垦严重损毁农用地59处,治理水土流失418.7万亩,恢复大熊猫栖息地21.7万亩。
  如今,龙门古镇、白伙新村等多个点,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蓬勃兴起,村民纷纷开起了客栈、农家乐,有机蔬菜和有机水果形成规模。村民杨玉君说,自己就在家门口的农业园区里打工,一天工钱70元,一年可以收入1万多元。
  在雅安市雨城区,灾后重建为茶园带来发展契机。新组建的西康藏茶集团引领各藏茶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如今已发展茶园30万亩,去年茶叶总产量2.41万吨,鲜叶产值8.62亿元,老百姓人均仅藏茶一项就增收2200元。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种茶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也带来了金山银山。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