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实现脱贫,又要确保不返贫”,近年来,苍溪县国土资源局在脱贫帮扶中,紧扣“精准”,立足大局,变“输血”为“造血”,成功让群众丢掉“拐杖”走路。
找 “药方”,治贫先断“根”
苍溪县国土局帮扶的新观乡向阳村、玲珑村、五柏村,偏远、闭塞、条件差,3村共659户2310人,贫困户就有120户412人。
如何找准精准扶贫的支点,翘起“致富杠杆”,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
扶贫先扶志。因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缺少基本公共服务,一些因病因残的村民对脱贫前景感到渺茫。与向阳村等3村结成帮扶关系那天起,苍溪县国土局党组一班人就达成共识:只有加强基层党建,让党员干部具备创业理念和能力,才能带领村民共同发展。
于是,该局在筹资帮助改建村活动室和图书室的同时,组织干部到帮扶村开展党性教育、创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并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到现代农业园区参观考察学习,提升创业带富能力。
扶贫要断“根”。“家常话里出思路”,在无数次的走访和座谈中,3个村的脱贫路径渐渐清晰。去年初,发展规划图进了村,全村干部群众有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挥图”。与之配套的,是“贫困户精准扶贫一览表”、扶贫项目分布示意图、扶贫工作责任图。这些图上,贫困户名册、帮扶干部名册、致贫原因等逐项罗列,硬化村组路、标改山坪塘、平整土地、危房改造、农网改造等项目张榜公示,种植猕猴桃、核桃,养殖生猪、土鸡、山羊,每个项目都落实了实施责任干部……
“国土部门的帮扶,切中实际,以地生金,不仅给了群众信心,更让扶贫举措更加精准。如今,村民脱贫有底气了,工作也好做了。”玲珑村支书邓云全高兴地说。 谋“新路”, 对“症”才有效
“一项产业,就是一个脱贫药方,精准才能生效!”县国土资源部门分管副局长李廷杰介绍,该局在充分调研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为3个贫困村编制了产业规划,确定了发展特色种养业的思路。为确保“脱贫药方”精准有效,该局探索出了“421”工作法,即:顺应贫困群众期盼、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技术培训和新村建设“四大工程”齐头并进,引导各村至少发展特色水果、养殖两个专业合作社,帮助每户贫困户至少培育一项主导产业,将精准扶贫做实、做细。
据了解,该局还整合土地整理、异地搬迁等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帮助贫困村新建村组道路4.4公里、硬化通村路9.68公里;标改山坪塘16口、新修防旱池7口、灌溉渠3.4公里、蓄水保水工程8处;平整土地6035亩;新建村民聚居点5个,新建卫生井63口,改建维修村活动室、村民书屋、卫生室、健身场地……
农田平整方正,渠系蜿蜒田间,道路四通八达……眼前的一切让务工回家的向阳村村民童小飞惊叹不已:“路相通、渠相连,村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变好了!”
基础设施改善,促使产业发展提速。种植核桃或猕猴桃、养殖山羊、生猪或土鸡等特色产业,相继在村里落地生根。 发展“自助”更自主
产业发展怎么搞?群众说了算,干部带头干——扶贫“自助餐”上了桌。种核桃、养山羊、种猕猴桃、养生猪……贫困户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业,再由帮扶干部统一汇总造册。
发展资金哪里来?经过反复征求群众意见,“群众自筹、政策补贴、帮扶单位支持、干部捐款、贴息贷款解决”的办法出炉。如今,3个贫困村的产业建设正在连片推进。以玲珑村为例,该村发展起优质粮油800亩,猕猴桃、核桃100亩,存栏家畜近300头、家禽2000只,另有10户发展水产养殖,现存水产约5000斤。
发展“自助”更自主,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脱贫故事在崇山峻岭中上演。
玲珑村党员龙大志,参加种植技术培训后,率先在自家承包地种植猕猴桃5万余株、珍稀树种2千余株。在他示范带动下,该村又有10户村民种植猕猴桃共60亩,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0余万元。71岁的老党员张宗发养殖肉羊60只、鱼1000余尾,种植猕猴桃4亩,辐射带动贫困户6户,发展起15亩猕猴桃。目前,全村种植猕猴桃达120亩。
村支书邓云全介绍,目前全村已有21名党员成为经济能人,帮扶37名农民成为致富能人,带动192户群众共同致 富。村民们还积极争取入党,村里形成了党建引领、带富一片的喜人局面。
65岁的张仕文是向阳村贫困户,全家8口人,一半患有各种疾病,全家年收入为5000元左右。“精准扶贫”走进村里后,他家种植了核桃100余株,养殖了羊7只、牛2头、鸡30只、生猪5头,预计今年可增收6000元。同村的侯文魁,也是因病致贫,家里的支出远远大过收入。帮扶干部为其子联系了知名医院治病,并帮助他家种上了200多株核桃树。仅此一项,他家可年增收1.6万元。
“我局将持续发力、多轮驱动,帮助贫困户增强自身发展后劲,既保障脱贫,又确保今后不返贫,让贫困群众稳定‘迈’过脱贫线。”苍溪县国土局局长李岳军这样说。(来源:广元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