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诗要‘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前句要为后句埋下伏笔,后句要和前句对应,一应一答,音节铿锵,才能成其为诗。这点,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都离不末这个范畴。
比如郭小川的《团 泊 洼 的 秋 天 》:
秋风象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
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减河也不再喧哗。
……………………
又比如,闻捷的《我思念北京》:
我是如此殷切地思念北京,
象白云眷恋着山岫,清泉向往海洋,
游子梦中依偎在慈母膝下……
我日日夜夜思念着北京啊!
我思念北京,难道仅仅因为,
知春亭畔东风吐出了第一缕柳烟?
西苑的牡丹蓦然间绽开妩媚的笑容?
蝉声催醒了钓鱼台清流里的睡莲?
谐趣园的池水绣满斑斓的浮萍?
金风飒飒染红了十八盘上下的枫叶?
陶然亭欣然沉醉于月桂的清芬?
或是傲岸的松柏覆盖了天坛的积雪?
红梅向白塔透露早春的来临?……
我思念北京,难道仅仅因为:
太和殿凌空翘起了描金的飞檐?
万道霞光倾泻于佛香阁琉璃的伞顶?
九龙壁上的龙尾击出了浪声?
长安街林荫下漫步着幸福的情侣?
红领巾的欢笑装满北海的游艇?
或是花市的绒花丰富了生活的情趣?
厂甸的年礼渲染着春节的气氛?……
我思念北京,难道仅仅因为:
石景山的高炉奔泻着火红的铁水?
八达岭的松枝化作绿色的围屏?
北京站那悠扬的钟声催动了待发的列车?
四季青人民公社的收获彩色缤纷?
百货大楼川流着欢愉的顾客?
前门饭店迎送着南来北往的旅人?
或是首都剧场演出了新生活的赞歌?
美术馆荟聚了祖国江山的美景?……
我日日夜夜思念着北京……
啊,这千条经线,万条纬线,
织成了我激情的瀑布,心灵的梦境;
但是,我的思想不是飞溅的水花,
清澈的潭水万丈深沉.
……………………
再比如《好美的遇见》:
很久没有下雨了吧
都霜降了,转眼就是立冬
站在冬天的门槛前
一种久违的情感在积蓄
但始终没有力量撼动它
因为雷电没有响起
在今天,在这样的时刻
一切都在潜滋暗长,就等待
合适的媒介。给予疏泻
其实,只要时机适宜。根本
用花多少心思,它照样
会下的稀里糊涂
烟雾缭绕,足以感动天公
我心凄凄,我心里流满泪水
场秋天的雨,就不请自来
它的降水量,等于我和父亲
距离,从秋末到冬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