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746|评论: 0

在脱贫奔康的路上,青川踏出铿锵脚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3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盛夏的青川,花红柳绿,生机盎然!放眼乡镇村社,一栋栋新房鳞次栉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各级干部驻村帮扶立竿见影、非贫困户与贫困户捆绑受益、幸福的笑容荡漾在每一个百姓脸上…………精准扶贫的种子正在青川的各个角落深入实施、焕发出勃勃生机!青川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25万群众正迈着铿锵的脚步,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砥砺前行。
“全面建成小康,决不能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到2018年底,现有79个贫困村全部摘帽,3203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县委书记罗云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誓师大会上向全县干部群众许下庄严承诺。
这是时间表,也是路线图;这是军令状,更是冲锋号!
用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自脱贫工作实施以来,在党委、政府帮助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好了,住上了新房、用上了自来水,也发展起了能致富增收的产业,现在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了,脱贫走上小康路,我们有信心!”石坝乡八一村村民许仕清高兴地向记者讲述着八一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以前,这里交通不便,村民日常饮用水都要走几里路挑水用,又怕效益不好吃不饱饭而不敢种植经济作物,只能面朝黄土翻耕着贫瘠的高山坡地,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今,路修到了家门口、自来水也接到家里、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八一村真的是大变样了,我在这山里住了一辈子,真不敢想好日子会来的这么快!”八一村党支部书记姚义金在感慨的同时,更为八一村人发展意愿的“大扭转”而激动。
自全县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石坝乡党委政府按照“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为本、党建保障”的发展思路,创新扶贫机制,因户制定方案,同时,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挥群众主体优势,变输血为造血,引导老百姓发展优势产业助力脱贫奔康。
一个“有增收产业、有舒适住房、有安全饮水、有便利交通、有优美环境、有幸福认同”的美好蓝图在八一村开始描绘……而这只是青川县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青川县上下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强化扶贫措施落实,在精准识别上,开展“六个比对”,清退5741336人,新识别60156人,将锁定的9234户、27512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五个一批”,进入省“六有”信息平台,确保对象精准;在精准施策上,细化完善“3+12+20”组合拳政策,制定了“五位一体”规划,55个县级部门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了2016年启动实施的31个贫困村建设任务清单;在资金保障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6年计划投入4亿元用于脱贫攻坚,确保各项目乡镇有资金办事、不等资金,快速推动项目建设进度;在驻村帮扶上,建立了五级联动帮扶机制,村村落实了“六个一”帮扶要求,各级干部工作到村、帮扶到户,79个驻村“第一书记”全部到位。
2016年,该县计划减贫村17个,减贫人口6007人,目前已完成减贫人口1473人,青川将在2020年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用精细政策让脱贫攻坚真正落到实处
青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三农”工作,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要求,坚持“县级统筹、乡镇落实、群众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贫困村、特困村建设为重点,强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加速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进度,取得明显成效。
比对核实,精准对象。青川全面完成了“六有”信息平台建设,将锁定的9234户、27512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五个一批”,进入省“六有”信息平台。全面展开“回头看”工作,开展了对两个系统动态管理,对79个贫困村,贫困户9234户逐村逐户进行了动态管理信息采集校正,严格按照“六不纳入”的政策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在“全国扶贫开发子系统”和“六有系统”进行了全面清退,进一步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规划引领,精准目标。完成了县、县级部门、乡镇、村、户“五位一体”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移民后扶规划,村村建立了“三本台账”。全面启动了36个乡镇、121个村、2225户贫困户脱贫项目和第二批移民整体解困项目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
整合资源、保障投入。强化整合投入。2016年,该县计划投入4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对17个减贫村整合行业资金1.3亿元重点投入,确保今年达标脱贫退出。撬动金融投入。2016年安排300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可撬动6亿元社会资金支持贫困群众发展增收产业。吸纳社会投入。2016年计划筹集社会扶贫资金500万元以上。
创新机制、多渠道增收。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名优绿茶、绿色山珍、木本油料、风景银杏、优质药材、生态养殖六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新发展羊肚菌3500亩,农业增加值实现6.9亿元,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建成唐家河、青溪古城、东河口3个国家级旅游景区和1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星级农家乐50家,2015年接待游客406.5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贫困户人均增收700元以上。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新培育电子商务企业2家、网商50家,2015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3亿元,线上零售额超过5000元。优质生态的青川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不但卖掉了,而且买俏了。9234户贫困户通过电子商务实现户均增收500元以上。
精准结合,构建全域扶贫格局。坚持把脱贫攻坚与统筹城乡、两化互动相结合,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落实“十二户联动”机制和“十大救助制度”相结合,使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形成合力。
压实责任织牢脱贫攻坚保障网
“农民群众有期待,党员干部有责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刘自强说,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已经部署,关键是全力以赴抓好落实见效,这就要求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以对党忠诚、为党工作、向党负责的政治觉悟,切实将脱贫攻坚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青川县全面压实领导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建立实施精准扶贫新机制,继国家、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之后,该县迅速行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筹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与各乡镇签订了扶贫责任书,立下扶贫“军令状”,确保扶贫政策落户生根,工作落地见效。进一步加强了县、乡镇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两名县委副书记、一名常委、一名副县长分管脱贫攻坚工作,县扶贫移民局局长进入县政府党组成员、兼任县政府办副主任,县扶贫移民局机关增加编制5名,抽调22名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督导组,换届后进一步充实配强扶贫队伍,县委和乡镇各1名专职副书记主抓脱贫攻坚工作,县农业局、经科局加大贫困村科技扶贫力度,各乡镇为每一个贫困村配齐一名科技扶贫技术人员帮助指导产业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全县形成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亲自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的机制。
“脱贫攻坚的战鼓已响、号角已吹,勤劳坚韧不屈的青川人民将大力弘扬两幅标语精神和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以坚强的定力、全部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克难攻坚、奋发有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用铿锵有力的脚步迈向致富奔康路!”县委书记罗云如是说。

唐家河大草堂

唐家河大草堂

板桥乡,建起了新家园,建成30000平方米蔬菜大棚。

板桥乡,建起了新家园,建成30000平方米蔬菜大棚。

木鱼银杏苗木产业基地

木鱼银杏苗木产业基地

赵荣向县领导介绍网店建设情况赵荣向县领导介绍网店建设情况

赵荣向县领导介绍网店建设情况赵荣向县领导介绍网店建设情况

青溪古城开城仪式上万人空巷

青溪古城开城仪式上万人空巷

美丽生态集镇

美丽生态集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