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381|评论: 0

[群众呼声] 眉山:化石村 在实践中找准对口脱贫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仁寿县禾加镇化石村,由于地处偏远且属典型丘陵地貌,是出名的旱山村。这里基础设施落后,产业以种养殖为主,是传统农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380元,比全县人均低3490元。2014年末,化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74人,贫困发生率3.8%。


1.jpg

  脱贫工作怎么干?以什么方式来脱贫?如何尽快脱贫?一直是萦绕在化石村“第一书记”周杨和驻村工作组脑海的问题。

    精准扶贫树信心

    “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志穷。”这是化石村“第一书记”周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最大的感悟之一,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也成为周杨的工作重点之一。欣慰的是,贫困户纷纷利用有限的帮扶资金,积极发展种养殖业,用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

    8月22日上午,记者在化石村4组见到黄华玉时,他正在自家屋前的地里和84岁的父亲一起收割稻谷。烈日当头,黄华玉收割稻谷并捆绑成束,接着递给父亲,后者则将一捆捆稻谷喂送进打谷机。父子俩顾不上擦汗,想赶在正午来临前完成当日进度。

    据了解,黄华玉家为低保贫困户,父母均已步入耄耋之年,18岁的女儿在县城读高三,家庭重担都落在黄华玉一人肩上。自化石村驻村工作组种养殖扶贫规划落实到户后,黄华玉利用结对帮扶资金购买了一头母水牛,期望依靠发展水牛养殖实现脱贫。

    目前,黄华玉从一头牛发展到了如今的3头牛,到今年国庆时,还将收获母水牛肚里的一头小牛。“现在这些牛已经成了我的‘固定资产’,按现在的市场价格来算,一斤水牛肉为十二三元,3头牛总重约为2000斤,出售即能获得2万多元收入。不过我打算等规模达到10头以上时再出售。”

    “以前穷的时候看不到希望,也想过可能会穷一辈子。”黄华玉说,“后来在村干部的扶贫帮助下,我有了努力的方向,积极性提高了,干劲大了,致富的希望也有了。”

    与黄华玉一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尹帮状,在村里帮扶下,对脱贫信心十足。他发展起鸡、鸭等小家禽养殖,截至8月17日,已经出栏120只,收入约8000元。

    因地制宜开良方

    在化石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初期,周杨和驻村工作组的干部们逐条路径调研,逐户走访,逐片考察,访能人,询专家,谈业主,试图为化石村找到合适的脱贫产业项目,但最终都限于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而未能成功。

    既然不能走传统的“输血式”脱贫道路,为何不找一条“造血式”的路子?驻村工作组发现,化石村正因为其地理位置偏远,村里的五龙山保留着近乎原生态的村落和自然景观,这为化石村走差异竞争的旅游扶贫路,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

    2016年2月,化石村着手推进旅游脱贫相关工作,发动村民探索景点、发现遗迹、收集历史故事,着力打造“大旅游”,即整村都是免费生态旅游景区,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
2.jpg

  立足资源,因地制宜,科学研判找准定位。化石村因地制宜实施景区带动,紧盯健康游、生态游的市场需求,以生态养生、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民俗文化体验等项目为主打,把贫困户结合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上,拓宽和稳定贫困户收益渠道,达到脱贫目的。一是“农家乐+民宿+贫困户”的模式。

    把贫困户固定在农家乐和民宿客栈,贫困户通过给农家乐和民宿客栈打工、出售土特产等方式获取收入,实现贫困户与旅游业的对接。目前对接成功3户贫困户。二是“景区+贫困户”的模式。前期景区建设,贫困户参与其中,可以获得临时性收入。目前有8户贫困户参与。后期景区管理和维护,贫困户可以签订合同,获得稳定性收入。
3.jpg

  争取项目、筑巢引凤,提升形象筑好基础。找准了定位后,禾加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组加大了化石村五龙山旅游开发建设力度,在“吃、住、行、游”等配套设施上狠下功夫。

   一是抓道路建设,力求“行”得畅通。规划7.9公里村社道,进一步打通交通瓶颈。同时组织村民投资投劳,打通断头路、联通路3条,建成2.5公里泥结碎石道路。景区建成20公里的健身步道,设计大中小环线10条,五龙山自然之道登山小径初步完善。

    二是抓硬件建设,力求“住”得舒适。在饮用水方面,在加快实施全域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同时,争取到县水务局高山联户供水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自来水无法供应到的高山部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在电、通讯方面,对电网进行了全面改造,目前进入收尾阶段。光纤进村、通讯基站全覆盖等项目逐步推进。同时,引进了四川云威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初步建成1000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可容纳200-300人同时就餐,家庭式小筑14间,安置村民及贫困户务工20人以上,目前在装修阶段,预计10月对外营业。
4.jpg

   三是抓景点建设,力求“游”得开心。化石村五龙山保持了自然生态环境,现已开发了“桐花谷”、“草海观景”、“蛙王守林”、“山茶林步道”等30余处景点,停车场、活动广场等正在建设之中。届时将利用节会形式,举办五龙山“五月雪”特色桐花节。
   
    四是抓饮食开发,力求“吃”得舒心。充分利用特色山野土菜,打造绿色生态饮食。利用现有房屋,打造家庭式农家乐,品味农家豆花、农家土鸡、山间野菜等特色饮食。
   
    因势利导,丰富产业链条,门前创业脱贫增收。以多元业态打造为前提,推行“旅游+”模式,将贫困户与产业链精准挂钩,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脱贫。采取“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农户(贫困户)联动”的模式,达到公司盈利、农户得实惠、游客舒心而去的效果。
   
    一是抓特色产品开发。将乡村休闲旅游与有机农产品供应结合起来,发展种植生态油茶、水果、蔬菜、生态花生,养殖土鸡和生态猪等。同时,将贫困户纳入特色产品开发中,目前6户贫困户达成意向,种植生态油茶、养殖土鸡和生态猪等,预计人均年收入将达10000元以上。
   
    二是抓民俗文化。将地方人文特色融入其中,欣赏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抬工号子、打石号子,凸显出浓浓的乡村文化底蕴。目前有1户贫困户加入到农民表演队伍。
   
    三是抓创业带动。随着五龙山乡村旅游的兴起,旅客也越来越多,驻村工作组积极动员农户利用闲置的房屋,开发民宿,接待游人,增加收入。同时在自家小院种植一些蔬菜、水果,让来往游客深入其中,享受采摘乐趣,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目前,3户贫困户有创业意愿。
   
    化石村依托生态资源,把旅游产业与扶贫攻坚无缝对接,全力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林丰”、“石磐”、“缤纷”、“秘境”、“胜迹”、“乡韵”已然成了这个小山村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梁昊 文/图)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