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是子路,子路是他的字,他的名字叫仲由。孔子年龄最大、武功最好、最直率豪爽的学生。 子路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信守承诺,他今天答应你办的事儿,绝不会拖延到明天去。 孔子曾经说,我穷途末路泛舟海外漂泊的时候,能跟随我的人,只会是子路。要知道,孔子是有三千多学生,这其中又有七十二贤的名师啊。由此,可见子路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这一点类似西方的骑士,一诺千金,不离不弃不背叛还不后悔。 子路死后,孔子伤心流泪,即使非常需要营养,到死,都不再吃肉酱,因为子路是被人砍成肉酱而死的。 子路死于卫国,临死之前,喊出了著名的“君子死而冠不免。”翻译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君子死的时候,帽子是不能掉的。子路说这话的时候,正以一敌二,与两位武士进行生死决斗。 打斗中,子路帽子上的缨(一种装饰品)被击断,子路单方面停下打斗,结缨而死,被对手砍成肉酱。 子路的死,一直被诟病为迂腐,我小时候接受批林批孔教育,就是这样说的。放在当下这个胜者为王,为所欲为通吃一切的时代,子路更加会被嗤笑有病而且不被待见,可是,从来就没有人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子路之死,其实是士的荣誉和承诺之死,君子死而冠不免是一种规矩和约定,是一种荣誉,子路遵守这个规矩和约定以及荣誉,可是对手并不遵守这些而且乘机而入,取得胜利。 子路死了,而且还被砍成肉酱,于是,子路和他那个遵守规矩和约定的时代,也跟着死了。 子路之死的意义就在这里,他以死殉道,他死了,他所信奉道也就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