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21|评论: 0

仁寿县将“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1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19)日,在仁寿县凤陵乡坪园村2组贫困户邓双菊家里,只见她双手翻飞,藤条来回缠绕,一个藤椅座面很快就编织好了。不远处,邓双菊81岁的婆婆刘花萍,坐在椅子上,听着录放机里传出悦耳的歌声,安静地看着她做编织活。刘花萍身体不好随时需要人照顾,邓双菊每天在家里编织藤椅,一边照顾婆婆。

 

 邓双菊能一边挣钱,一边照顾婆婆,得益于她的工作地点就在家里。邓双菊编织的藤椅,是为当地成功人士童林创办的藤制品厂加工的。材料由老板提供,每加工一把藤椅有20元的工资。凤陵乡是该县贫困乡之一,外出务工是重要收入来源,但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许多农村妇女不得不留在家里。为此,仁寿县探索建立扶贫就业基地,动员成功人士把企业办到乡镇和村里,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挣钱、持家两不误,“扶贫车间”由此而生。


  童林介绍,他以前在成都租房办厂,光是房租水电费一年就是几十万元。现在把“扶贫车间”办到了家乡,并在附近乡镇设了收购点,不但以实际行动响应了精准脱贫的号召,而且节约了投资成本,又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


  “目前仅凤陵加工收购点,就有周边50多人在这里就业,其中30多人为建卡贫困户。”童林说,编织藤椅的技术要求不高,适合妇女,只要肯学,最多半天就学会了,能干的妇女一天可编织3把,就有60元的工钱,但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家里加工,做到了挣钱持家两相得。


  如果说,童林的“扶贫车间”可以把原料带回家加工,做到挣钱持家两相得的话,那么,建在宝飞镇专门生产出口产品的宜成服装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又是另一种模式了。因为服装加工是高密度的流水加工企业,环环相扣,原料不可能带回家里加工,再加上务工的都是带有孩子的留守妇女。于是“扶贫车间”专门辟出一间小屋子,供上班职工的孩子们玩耍,并安排专人照顾他们。


  该公司负责人董顺权说:“我们把这个小屋取名为‘希望之家’,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玩耍,大人在这里才能安心干活。”


  “留得住妈妈,拴得住娃娃。”这是仁寿县不少群众对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作用的形象概括。46岁的贫困户陈桂容的儿子遭遇车祸,还有一个需要照看的孙子,她便选择在服装公司上班,每月工资1500元左右,带病的丈夫在公司做门卫。“幸亏家门口有了工厂,要不然我根本不可能出门挣钱。”陈桂容说。


  据仁寿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县已有320多位成功人士回乡创建了以加工、编织、种养殖为主的“扶贫车间”,帮助2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来源:眉山日报 通讯员 郭成钧 潘建勇 记者 姚永亮)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