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26|评论: 17

[群众呼声] 走出大山去打工

[复制链接]

明天就要去打工了,开始一年的打工生活。家是农村的。前几月看到一篇上海姑娘因一顿晚饭分手的故事,故事让我沮丧。我觉得这个故事应该是送给这个2016年农村小伙姑娘情人节最好的礼物。 我家住的 村子不大,就几十户人家。村子里的人平常都出去打工,粮食便宜,种菜太麻烦,成本高,对比打工的收益差很远。 我打工的地方在一个县级市里,离家还不算太远,相比别人来说有点区别,很多人去了北上广深,我也想去,但一直也没啥机会。打工也需要将讲缘份的。往往说,都是熟人带,然后去了能很快上路。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21:2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在家中的母鸡。本来呢,鸡的智商是不能识别主人与外人的,但是我从牠的眼中感受到对主人的不舍。牠有两岁了,我给牠取了个名字叫闷嘚。闷嘚自己找食,无需喂养,不像那些圈养的,或许就有了些灵性,人有些时候还不如鸡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21:2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就要去打工了,没有一点打算,没有一点展望,三十多岁的人了,老是失眠,想来想去,因为生活没有了幻想,老是被现实的问题缠绕,睡不着。明天还得早起赶路,睡不着,找不到人倾诉,于是开个贴,希望有人能施舍点关注,哪怕是我想象中的关注也好。人没有精神支柱便没了魂,希望自己能找回丢失的东西。 这个帖子不管有没人看我都会更下去,像写日记那样,倾诉一下我的打工生活,一个农二代的打工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21: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来得太早了,单位里还空荡荡的。我还是习惯叫单位。前些年在乡镇企业工作,我觉得工作和打工真的有区别,心态感觉微妙。后来乡镇企业倒闭,丢了饭碗,之前据说是铁饭碗,只能说呵呵。单位是个镇办国企,连福利房都没落下,混了十多年,只能滚回农村。但是人可以回去,户口回不去了,据说非转农不行了,只能空挂在镇上。前些年的镇上还可以买土地修房,但我回去时已经没这个政策了,房不能修。坏事都赶上,好事都错过。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21:3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家乡镇国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70后以前的人应该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印象。这些乡镇的国企大多数叫XX站、XX社。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21:3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XX站、XX社经历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初创,六十年代的发展和七十年代的辉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些所谓的国企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大多数都在九十年代Game over了。但是现在在不少了乡镇还有残存,还有干得非常好的,比如说那个非常普遍的乡镇银行,叫xx社的,现在有些已经改为xx农村商业x行。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21:4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候找个工作需要凭关系,不像现在这样市场化了。我觉得市场化是个好东西,它能够让很多事变得透明和相对公平。我是农二代,关系肯定是没有的,于是工作的地点是一个非常偏远的乡镇,比我家这个乡镇还要落后至少十年的一个地方。县城离那里有三十多公里,全是山路,长途班车一天只有三班。那种老式的大客车里尘土飞扬,一路左摇右晃、吱吱呀呀,在快天黑的时候把我甩在一个全是坑坑洼洼泥巴路的乡场上。那是的单位宿舍是一排泥巴垒砌的房子,房顶的老鼠和蛇打架的声音吓得我一晚都没合眼。那个上海姑娘遇到的那桌晚餐其实我是有同感的,只不过早了二十多年。我一整晚都只有一个念头,明天一早就回去,这个地方没法子呆。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21:4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忘了说去那的第一顿晚餐了。因为去得不是时候,已经过了晚餐时间,食堂已经关门了。遇事去了一家镇上的馆子,老板是个话特别多的人,我这个外乡人一眼就被他给瞧出来了,老是拉拉杂杂的变着法打听我,我呢,耳朵里还一直有长途汽车的嗡嗡声,整个人都还感觉在摇晃。只有稀饭和馒头以及泡菜,这么多年,我一直有没有忘记这顿刻骨铭心的晚餐。稀饭里飘着菜叶,还有黑乎乎的东西,老板说是锅巴。馒头是黄黑色,都不知道他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很硬。泡菜是我一直所憎恶的,但老板一直说他的杰作就是做泡菜,让我尝尝,没法不给面,但是我看到了白色肉虫的影子。我是从哪里逃出来的,因为胃里翻腾得厉害。前年我还去过那个镇子,那家馆子还在,老板似乎换了,但仍旧是黑漆漆脏乎乎的门脸,真就奇怪了,这家馆子的生命力怎么就比那么多外表光鲜的企业强呢?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21:4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吐吧。 回去是不能回去了。老爸也没法,他没有说什么,抽了一晚的烟。他能说什么呢?对于我能找到份工作,从农民变成工人,他是感觉很有面子的,但是在这么个破地方上班,他是没有面子的,没关系就不可能有面子。那是那个年代的特色。 说句真心话,我当时一点怨他的心思都没有,我只想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或许是穷人的孩子的自然心态吧。因为老爸的缘故,不想让他为难,我在第二天选择了默默的留下来。这些想法我从没有对老爸说过,也没有对别人提起过,没人愿意倾听你的故事,你以为你的故事很曲折,但是对别人并不重要,所谓的然并卵。我是一个喜欢琢磨的人,这个道理在二十年前就明白,所以一直沉默着。 天涯是个树洞,我只想来吐吐,没有别的想法。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21:5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没有吃什么好的,但是体重上去了三斤,真是郁闷。张二冬在微信中说缺了年味是因为少了仪式。我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这个孩子是一个悟性非常高的人,我对他的说法非常的赞。1985年之前的过年对我印象非常深。那时候在腊月里杀过年猪、磨豆腐、磨粉子、推凉粉,年三十用大锅煮一筲箕腊肉,一直可以吃到正月十五,从正月初一开始就有耍马马灯,耍狮子的节目。家家户户贴对联,门神。为什么那时的年味浓呢?或许就是有这些仪式性的东西存在。后来吃猪肉不再需要肉票,而且卖肉的屠夫服务态度奇好,杀年猪因为麻烦就改为在镇上去割肉了。豆腐、凉粉以及汤圆很容易买到。因为电视的普及,马马灯、耍狮子不再吸引人了,特别是小孩子不再追着看了,后来就这些活动干脆变成了变相的要钱,就更令人厌恶了。仪式化的东西越来越少。以前年三十下午有一项固定的节目,请有文化的人写对联,现在也没有了,随着教育的普及,每个人都变得有文化了。对联也很便宜,双面胶代替了浆糊。仪式化的去除,节日的氛围自然就没有了。我想,如果基督教国家不再兴什么圣诞树,圣诞礼物,估计也会和我们的年一样的下场的。就像有的学者说的,全面西式教育让中华传统文化一点点的消失。或许,要想留住年味,一定要保留像圣诞树那样的一些仪式。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21:5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上班也就点个卯,因为是初八,图个吉利吧。在家里呆着也非常冷清和无聊,还不如在这呆着。,昨晚睡得很好,它无须我央着求着就能倾听我的倾诉,也不会让人感觉厌恶, 接着说吧。那家单位不兴什么上班下班,叫我去看守一个门市部,当地的叫法是服务窗口。因为乡镇上兴的赶场,所以只有赶场的日子才有人,不赶场的日子实际上没有人光顾。基本上就是上一天耍一天,其实要说耍呢,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不能离开那个院子太远,需要随叫随到,也没有周末这个说法,因此回家是不能的,而且车费相当的贵,大约是需要3元。3元钱的公交车票放在现在都是不少的了,何况那时候的工资只有几百元。呵呵,多么吉利的数字啊。我看到已经结婚的老职工家里有彩色电视,说是需要三千多一台,需要我不吃不喝攒三年哦。实际上也真是在六年后才买了一台彩电,不过彩电价格已经降了一半,工资也上去了三倍。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22:0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吃饭是我面临的第一项重要问题。我算过,如果在单位食堂吃,我的工资会全部吃光的。其实那个食堂的饭菜都是黑乎乎的,而且往往只有粉蒸排骨,一种只有粉和猪骨头,没有猪肉的东西,吃了两顿,实在是无法忍受。食堂主要是对外的,因为单位的几个职工都是一家子,唯一没有结婚的也在耍朋友,去光顾的只有我和赶场的农民。在街上闲逛,突然想到自己做饭,这对我来说简直是突发奇想,因为以前并不会做饭。于是花了几十元钱买了电炉子和铝锅,开始学煮面条,于是就吃了十多天的面条。我以前在家里不喜欢吃稀饭,就喜欢吃面条。所以最先想到的就是煮面条。但是面条味道始终不对,因为我只买了酱油和醋,这是我唯一知道的两种调料,但对于最重要的盐却没有买。吃了几天,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有一个老职工,真的很老,我去他就退休了,但占着单位的房不肯回乡下,他给我了些泡菜,我的个神,有了泡菜的面条瞬间就美味了。当晚没有睡着,想这个事,想到了盐。这是盐给我的非常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明白了它的不可或缺。 对我而言,那是我人生中迄今为止一段最为黑暗的时光,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自己的弱智和低能,好似一头被圈养惯了突然放生到野外的家畜。那时,我刚满十九岁。

发表于 2016-9-24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不是楼主本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22:5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单位的宿舍里用电是不需要钱的,所以几个职工都用电炉煮饭,但他们还有一种用电的炒锅,比较贵,记得需要一百多。我是买不起这个东西的。于是一直只能吃面条,天天吃,三顿都吃这个,终于烦了,于是开始学着煮干饭,一口铝锅,一个电炉,没有什么电饭煲,这样煮出来的干饭要么成了稀饭,要么成了锅巴,就两个字,难吃。 所以黑暗料理之类的词语是无法用来形容我自己做的饭菜的,现在来总结这个问题,主要是缺乏烹调方面的训练,其次是缺乏烹调的基本工具。那个黄泥巴垒砌的宿舍就一间,放一架床,一张五六十年代的办公桌和椅子,一个自来水龙头。在哪里做饭?没有厨房,没有灶台,甚至电炉子、锅和碗都是放在墙角的。老职工会多占张桌子或自己置办些家具,他们一般会多占半间或一间宿舍去做厨房,总之情况虽然都不好,但比起我来说,我就一十足的穷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22:5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中有太多的郁闷,特别是对于我这个世世代代农民出身的人来-说,这个世界都很忙,没有谁愿意驻足来倾听你的郁闷,也没有谁对你的想法有兴趣。感谢 德阳所有的农民朋友,跪谢了。
  有一个想法,想像写日记那样一直写这个帖子,有人看也好,没人看也无所谓,但能对感兴趣且给予回复的朋友,我真心说声谢谢你。 没有了幻想,没有了精神上可以寄托的一些东西,整个人有一种失魂落魄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沮丧和无助。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09:1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劳作一天收工后,工友唯一的爱好就是打麻将喝酒现在打麻将是一件比较普及而且时髦的娱乐活动,但我不会,而且听那个哗啦哗啦的声音就头疼。于是我不能融入那个圈子,唯一的娱乐就是闲逛。镇子很小,其实那是还不是镇子,只是一个乡场,赶场的日子人很多,不赶场就没有人。我能闲逛的时候只能是不赶场的日子,因为要干所谓的工作。乡场很小,逛一圈也花不了十分钟,所以街上的人很快就认识了我,我也很快认识了很多在街上做生意的或者是和我一样工作的人。我属于性格特别内向的人,和人吹壳子不如一个人闲逛舒服,这是我对性格内向的人为啥喜欢一个人玩的认识,因为和别人吹壳子需要说一些假话和其实也不能算假话的话,短时间还行,长了就很乏很烦。一个人闲逛也是个很烦的事,其实人也需要交流的,但是乡场人很少,仅有的几个人还是以打麻将为主,所以这种一个人的闲逛加重了环境给我的冷清的印象。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12:1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晚实在是太寂寞了,抽烟,喝酒,打麻将,可这些我实在是不喜欢,忍不住我开始抽与工友第一支烟,喝第一碗酒。
单位里后来又来了两个和我一般大的职工,但他们都是老职工了。我是属于那种乖孩子类型的,烟酒对我来说是神一般的存在。烟和酒只是我想努力融入他们中的手段,因为麻将我是打不起的,没钱可以输。但是烟是会上瘾的,这是我后来知道的,到去年我才真正的戒掉了烟。2015年对于我来说属于流年不顺的一年,老有人和我过不去,本来呢,对目前这个单位这份工作我还是报了很多的幻想,我是把它当做工作来做的。我认为工作和打工是有区别的。十多岁的时候看过一本小说,好像叫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小说真心不错,我现在都还能记住它的主要情节。这里面有一句话,工作是想做的时候做,不想做的时候也必须做的事;玩是想做的时候做,不想做就可以不做的事。原话记不住了,但意思就这个意思。我觉得呢,工作和打工的区别是,工作是能够让你带着幻想,带着梦想,带着期望,希望它在你努力下有一个好的结果的并且能带给你工资收入的事;打工呢,就一个目的,找点能养家糊口的钱,其他的都是空了吹。在2015年,有人讲我的工作变成了我的打工,于是我戒掉了烟。以前我觉得吸烟能醒神,为了做好工作即使有伤身体也无所谓。但是心态突然变了,觉得自己真他M的傻气,于是立马戒烟。呵呵,我是一个自律的人,果真就戒了,小小的佩服一下自己。其实过程中还是有所谓的瘾来骚扰的事,但对比自己落寞算不得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14:5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家里也好几个月了,回去看看父母和婆娘娃儿,起了个大早赶汽车好早点到家,几月不见家里油菜花已经开了。人说到赏花或春游,人们总喜欢跑到离家很远的地方,特别是卖门票的地方,殊不知世间真正的美景是不需要花一分一毫就可以得到的。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