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38|评论: 14

[龙门阵] 闲聊我的创业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5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子

曾拥有过的这一切
都可能在一瞬间全都消失
曾最让我感动的事
都可能经过时间而被遗忘
曾经被辜负过的心
是可以重新来过找回勇气
生命中的成功失败
也许总有一天我才会明白
懂还是不懂只要不要被打败
直到现在走过的路
有些心酸辛苦但至少有些小幸福
爱过恨过走过的路很多感触
或许在一个人散步时心中还会回顾
只希望自己能走出一片天空
勇敢的走到未来·······

本来这个系列的文章是托管教育市场现状分析和未来前景,但在分析之前总要涉及到之前走过的路,尽管现在回望过去走过的那条路并不平坦,有时候还觉得莫名幼稚,但路是走出来的,不走永远不知道路是直的还是平的,永远不知道路是平坦的还是曲折的~~~这部分文字暂且就当作是后面行业分析和前景的小故事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辞职下“海”

       事情从09年自己从成外出来后说起,当时闹得风风雨雨的罢课事件,很多老师跟我一样选择了离开。出来后迷茫的我们出路无非2个:要么去其他学校上课(其实当时至少有3所学校发出了邀请),第二个就是参加公招。当时自己还是倾向于第一种,甚至已经做好了上班报道准备。

       但人生就是如此,冥冥之中总有意外。头一天晚上,因为和几个教育行业的朋友吃饭,机缘巧合说到教育培训行业。当时成都市场,分为2类:第一种是local king,就是本土机构,比如戴氏、望子成龙,后面的新思维、名师堂当时都还一般般。另一个就是big boss,国内比较著名的大机构,比如专做出国留学的新东方,一对一的龙文,奥数起家的学而思,还有成人英语的美联、英孚、环球雅思等。当时我们吃完饭又去茶楼深入讨论了行业发展。经过半夜的探讨,回来后,我打消了去学校上课的念头,决定“下海”进入教育培训行业试试。

当时身边很多人都说,我一个从一个不错学校出来的老师选择教育培训行业是不明智的。在很多同事看来是不务正业的。用他们的话说,你不办机构,就学一般老师那样自己周末在家开班上课也足够了。从后面事实情况看,确实后面出现了一大堆在校老师利用自己带班资源在家上课的普遍之风,当然也确实赚了不少。但自己当时主要有2个考虑:一个是处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其实骨子里面还是传统保守了一点,我觉得既然选择在学校教书上课,那就不应该出来带班,否则就有平时上课不认真,开小灶之嫌。尽管家长迫于情面不会多说什么,但毕竟自己脸皮薄。没办法一边上课,一边自己开小灶。如果要选择开小灶,那还不如自己爽快出来做。堂堂正正的从事商业活动。第二个原因是自己确实也喜欢折腾,同时看好当时教育培训行业前景。

之所以看好这个市场也是经过了严格分析。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近20年教育的路径,就会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出来自己干。1999年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开始实施对以后高等教育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扩招”政策。这一当初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增加高等教育普及率而采取的突然决定,至今被人们议论着,褒贬不一。当然对这种改变的背后,大多数人看到的更多是大学教育质量的下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更加困难,大学生群体竞争力反而降低等等问题。这些年,大家都在说教育的失败,倒退。好像教育成了很多问题、矛盾的罪魁祸首。现在社会上很多“读书无用论”“大学生不如农民工”“毕业=失业”等等吓人呼呼的观点。我们说谈论问题,都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改开30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果真是失败的吗?未必吧。现在社会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人归结于人口红利的结果。貌似很有道理,但难道有人就行么?如果不是几十年的教育基础,无论是软件行业、信息技术行业、金融行业、制造业还是医疗、学术、军工等等领域,应该不会取得这样大的快速发展。所以,从现在的成就来说,教育并不是有些人吐槽的那样失败,相反,还取得了不小进步,也做出了很大贡献,至少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各种人才。当然,这种人才和西方发达国家来比,确实还不够。我们的尖端科技,核心技术上的人才无论是量还是质都还远远不够。这对中国的教育,和从事教育的人群来说,是一个问题,当然也是一个机会。因为路还很长~~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多说几句的是,平时不少家长跟我聊天的时候也在说,读书是不是没什么用?当然也举了一些实际的例子。比如有人说,你看人家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不是也卖猪肉、当村官么?我也没看到几个北大清华的人当大老板嘛。还有一些自己有公司有事业的家长也说,你看人家Microsoft的比尔盖茨、Dell的迈克.戴尔、脸谱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推特Twitter的创始人杰克.多西、Digg创始人的凯文·罗斯、RIM创始人迈克·拉扎里迪斯、Spotify创始人丹尼尔·埃克及Tumblr创始人大卫·卡普等等,人家不都退学了吗?上大学其实没什么用?
是这样吗?
不是的。
先说第一个例子,确实有个别案例是他们毕业后选择卖猪肉、当村官或者其他比较普通的工作,但我要说的是,一个他们看似一般的工作,只是卧薪尝胆,之后时间证明,他们发展都不错。另一个,无论是北大清华的学生,还是母校上交大、复旦的毕业生,绝大部分人都生活得不错。大家之所以很少看到这些顶级学府毕业的学生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一方面是他们很多人选择过安适的生活,不想再折腾,一方面很多人都出国了,在国外有自己的工作。以他们的名校背景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已经不需要再为衣食住行考虑。而恰恰像雷军、俞敏洪、李彦宏、马云这些不甘寂寞、喜欢折腾的人反而还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从我身边同学的事实来看,没有几个生活得很糟糕。

第二个例子,也确实国内外有些人退学了,但我要说的是,他们退学不是认为上学读书没有用,而是他们已经在学校就提前完成了学业和专业知识,同时他们也看到了某一个行业的机遇而迫不及待的想出来打拼。所以,不要被表面现象和肤浅的新闻报道而迷失了眼睛。读书如果没有用?你如何进入专业领域?读书如果没有用?你如何管理运营一个公司?难道父母给你创造一个公司,你接班就行了吗?肯定是有问题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主题上来。

从另一角度说,当时的这一政策对于初等教育格局的逆向作用是不能被被长期忽视的。举个例子,1998年高考录取率仅为33%,而到了2001年高考录取率就突破了50%。换句话说在1998年只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生才能考上大学,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而言,没有人会强迫他们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因为学生、家长、老师都明白,这些学生不管怎么努力都很难考上大学。而到了2001年,局势大为不同了,中等程度的学生通过努力也有可能考上大学,这一下打开了课外辅导的需求,并很快由上至下传递,无论是高中生、初中生还是小学生,所有人都反因“扩招”政策而加重了学业负担。高考、中考、甚至是再往后的小升初考试,都成了所有学生和家长不得不迈过的坎儿。
以往的课外辅导的需求基本上公立学校教师即可满足,而突然放大的需求一下就炒高了公立学校名师的价格,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限制公立教师的课外辅导活动,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不得不从别的地方寻找课外辅导资源。而越滚越大的大学生群体恰好适时地填补了这个需求缺口。为了支付越来越昂贵的高等教育学费,大学生们纷纷从事兼职家教工作,而后面很多成长起来的机构都是从这个地方起步的。比如学而思教育的创始人正是这个庞大的大学生家教团队中的一员。

正因为看到这样的趋势,我预感这样的需求还会越来越大。事实证明,2012年后,全国一片课外辅导热潮。甚至出现孩子在考试后找原因是因为父母没让自己上辅导班,而其他同学都在上辅导班。可见之后的教育培训市场多么热~~~

基于这样的判断,我打消了去学校上班的考虑。准备涉足教育培训行业,但自己没这个行业的经验呐。怎么办呢?正好当时一朋友在新东方做教学管理工作,就把我引荐给了成都新东方。后面一切顺利,一周后的周六开始上课。主要是阅读,包括四六级阅读、托福考试阅读和高考阅读。虽然只是在机构上课教学,也算进入这个行业了。然后在成都新东方(浆洗街)上课半年,多少了解行业后,自己开始琢磨操办培训机构。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开办自己的培训机构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准备,终于在09年自己在桐梓林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教育培训之路。当时的定位是以英语、数学为主打。从5.1开始筹备到开校,刚好赶上暑假。对于教育培训行业来说,暑假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经过课程准备,市场调研,宣传推广后,7月初我们正式开课。当时开始了数学和英语两个科目。第一期大概招来了20多个学生,我还记得第一个来报名的是安琪儿医院董事长家的孩子*若天(中考结束,高中准备上的是七中国际部),上的是新概念二。然后第二期人数更多,后面进入8月份就更不错,收到的效果也还行。整个暑假下来,结果大大超出我之前预计。很多机构开校3个月是基本上没有盈利的,但我们把握住了时机,老师配置也比较给力(大部分是我以前的同事),另外因为是初次创业,激情饱满、无惧无畏,整个暑假下来,我们实现了净盈利。但正因为这样的小成功反而让我们后面陷入泥潭,这是后话,后面再说。

对于当时的成功,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时机比较好;

第二,师资力量强大,话说当时其他机构普遍以大学生充当老师的情况下,我用的是自己的老资源,成外、实外的老师;

第三,机构小反而好操作,一旦有想法或者有变动,一经决定很快就可以执行。甚至在老师不够的情况下,我自己都完全可以上各种类型的课程。

第四,确实把教学效果当成第一位置,为了学生能提高成绩,确实下了很多苦功夫。比如首先开创了“进门考”“出门考“。孩子来上课之前先通过测试,主要是上一次课程要点或者单词词汇、家庭作业,如果通不过下课后是需要留下来继续学的;出门考就是每次课后都要对测试学生上课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过关才可以回家,否则一样需要留下来。而且还是罚钱,每次不过关罚10元,单词不过关,按照2元/个计算。这个罚款我们事先报名的时候已经跟家长商量好了,都从孩子的零用钱里面扣。其实正因为这样的措施,刚开始一经严格执行,后面反而学生更配合,都知道要过关,早早的就准备了。经常出现的状况是,在正式上课前10-30分钟,学生自动自发在旁边教室或者走廊复习要过关的内容。

最后,我们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很频繁。上课期间如果家长送孩子来的,我们都会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把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家长。反正有问题,我们也根本不像其他机构那有一个劲说孩子好话,有问题说问题,有进步分析进步原因,尽量客观、实事求是。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成功的背后潜伏着危机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整个暑假非常顺畅。当时取得成功是我始料未及的,后面新学期开学后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依靠宣传,加上暑假的效果口碑,很多家长的介绍,来咨询报名的人数比之前还多。但正是因为表面乐观的火热反而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没有认识清楚,更谈不上采取措施。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师资成了短板,暑假的时候来支援我的前同事和招聘的兼职在校老师因为时间多可以胜任。但开学后,他们都要回学校上课,周末才有时间。更要命的是,因为是兼职,有些老师可以选择中途停课。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课只能换老师。对学生来说,频繁换老师肯定是有很多问题的。这一点其实不光是教育培训机构,同样在私立学校或者一些公立学校也是比较头疼的问题。为了解决老师问题,自己虽然加大了老师招聘力度,而且选择的都是全职老师。因为我对老师教学经验看得比较重,在招聘上就倾向于退休老师,其实也只有退休老师才有这个时间来机构上课。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黄冈中学退休下来的朱老师(因为儿子在成都工作,他选择到成都养老)。

招聘在进行,但学生上课却没那么多时间等。为了弥补老师缺口,自己参与到了教学上来。学生上课倒是正常进行了,但学校的其他事务却渐渐荒废。那个时候,为了树立效果,扩大口碑,自己承担了相当大量的课程。从小学到高中,从英语到数学,甚至出国留学,成人英语、托福、雅思都在上。周末自己上课的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8-9点,中午连吃饭时间都没有。记得当时我们的房东张姐要上成人英语,只能把时间安排在晚上9点。幸好是同一个小区,否则一般学员肯定不会同意。整个暑假下来,自己要上800多节课。我经常给朋友开玩笑说,我一个暑假上的课应该比一般老师在学校二年上的课都多了。经常导致的结果是坚持到8月份,身体严重透支。每次一到8月就会重感冒一次,连续打点滴3天。经常是中午去打点滴,下午接着上课~~~

如果单从教学水准来说,其实根本不是问题。哪怕英语不及格、数学学不走,基本上一段时间后,无论是学习信心还是成绩都会大有改观。但对当时的自己来说,不仅仅只有教学工作,还牵涉到方方面面都需要去牵头,去决策,去规划。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旦自己承担了过多的教学任务后,其实对于机构的发展来说,更多重要工作就落下了。因为上课不仅仅是白天上课,晚上还需要备课,做讲义,批改学生作业等等。基本上一天16小时在教学上面,对于机构的发展,模式和运营却迟迟没走上正轨。偏偏那个时候,自己又和天涯论坛签约,写一本小说。按照合同约定,自己每天需要至少有2000字的连载。这又耗费了自己很多时间,终于坚持3个月后,和天涯解约了。

慢慢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也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方面培训老师,一方面谋划发展问题。情况逐渐好转,我主要工作回到日常管理、考核、激励上来。当时整个成都培训市场已经如我预计的那样,正如火如荼的发展,很多机构开始到处扩张占领市场。不仅仅本土机构大刀阔斧进行扩张,外来的很多机构也在拼命抢滩登陆。只一年时间,桐梓林家乐福附近就新开了十几家机构。面对市场严峻形势,经过我们内部开会讨论,我们也开始了分校之路。经过一系列筹备,终于在2011年暑假前,先后在四川大学北门九眼桥、美领馆棕北、东苑和平社区开了3个分校。分校一多,更多问题就来了。以前只有一个,哪怕遇到师资问题,至少我自己可以顶上。或者可以每天照应,无论宣传、咨询、教学还是和家长沟通交流都没问题。但一下子扩大了规模,何况开分校从考察调研、选址、装修到教学教务人员选聘、前期宣传推广、试听课等等都需要去做。这个时候已经就不只是简单的教学问题。这已经是管理层面、团队建设、运营模式、标准化的问题。

很明显,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分校运营标准化模式没有,核心团队不成熟,管理跟不上。这些问题随着分校学生人数的增加,越来越突出明显。其实在筹备分校的时候,有3个人准备入伙。一个是七中本部的老师,主要负责师资提供和教学;一个是教育局退休下来的老前辈罗老,主要负责公关、协调各学校关系;一个是成都做得还不错的一个企业老板也非常看好这个行业,愿意一起合伙做,他主要负责注资以及广告宣传。现在看来,这样的配备,如果再挑选培养几个其他方面的人(事实上,当时我们已经联系好了准备从其他机构挖几个高层和分校负责人过来)组成核心团队,后面的路是很轻松的。但经过几次讨论后,因为股份问题和所有权问题,以及发展模式问题,最后自己放弃了合作。当时的望子成龙、新思维这些本土机构还没那么火。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新分校陆陆续续开起来后,就是如何经营的问题。按照当时自己的精力、格局、经验其实根本不可能把机构都做好。然后后面分校问题各种小问题就出现了,后面越来越严重。坚持一年后,自己已经是身心俱疲。甚至产生了厌倦的情绪,那个时候最头痛的就是看到星期五,因为星期五一过,就是繁忙的周末。

本身就问题不少,后面我们又拓展了业务。进入了托管行业,当时的托管行业基本上还处于萌芽阶段。就拿桐梓林小学来说,当时就2家托管。几年后,居然发展到了8家。可谓是发展迅猛~~对于托管市场的出现,当时对很多机构来说也是比较犹豫。新东方、学而思、学大等等机构都曾经涉足过这一块,但因为种种问题最后都放弃了。我们当时也在考虑,权衡利弊。后面讨论的结果是:做。但真正开始做之后,才发现这个领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相比课程辅导,托管其实更难做。首先托管耗费的精力更多,课程辅导只需要上课,无论奥数还是英语或者其他,课程是比较单纯的。但托管不一样,需要接,需要各科辅导,需要检查纠错讲解,还需要提供晚餐。其次,托管利润薄,犹如鸡肋。从收入来算,以一个月费用来算,托管2000-2500元/月,每天大概需要3-4小时,一个月按22天算,每个小时费用才20元左右。对比课程辅导,无论是奥数还是英语或者其他中小学课程,哪怕是钢琴、机器人等等课程,一般是100-200元/小时。而且上完90-120分钟就可以继续下一堂课。托管的小时费用算起来还不如没经验的大学生家教,而需要做的工作却多得多。再从成本来算,课程教学一个老师可以上十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的课程,一般90-120分钟,上完可以继续下一堂课。另外课程培训机构不需要管学生吃饭问题,也不需要接学生。反观托管机构,看起来一个老师可以管多个学生,其实托管辅导等同于一对一辅导。一个老师要照顾到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作业都需要批改,纠错,不会的题目都需要单独讲解。而且不光是作业题目本身问题,还要照顾到他们的书写、姿势、习惯等等。这样多的事情要做,一个老师能带的孩子数量就远远落后于课程辅导机构了。按照我们的经验,一个老师如果要照顾到每一个孩子,而且保证每个人的效果,最多10人。超过这个数量基本上就会手忙脚乱,效果将大打折扣。正因为这些问题,最后很多准备或者已经进入这个行业的大机构都止步了。而我们却在这条路上累如牛的路上继续走着······

从之前本身留下的问题没有解决,后面又拖入了另一项业务。终于在2014年,自己确实感觉身心俱疲。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机构到了另一个阶段,需要更专业的管理和团队;从自身角度来说,能力也到了一个瓶颈。每天考虑最多就是如何突破?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

人到了这个时候,总会碰到十字路口。我也不例外,这个十字路口终于在2014年6月份到来。因为家里当时拿到了一项修建公园的项目,100亩地,预算造价大概在3000多万。工程不大,而且周期短,差不多一年时间就可以完工。在家人几次三番催促后,我决定暂时把学校搁置,先把公园做了。当时的想法主要有2方面考虑,一个是自己现在处于迷雾中,身在其中容易看不清方向,只有跳出来从旁观者的视角也许看得更清楚,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问题和出路。自己管理能力有瓶颈,借其他行业的经验,学习一下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另一个是工程结束后拿笔钱投入到学校建设上来。考虑妥当之后,我就把学校转给了同学打理~~~

接手公园项目后不久,我发现家人的管理、团队问题更严重。而且工程项目远没有教育培训行业单纯,各种关系打理、应付各种应酬。其实对我来说,这都没什么。关键问题最后出在和家人的理念差异中。老爷子属于性格异常强势那种,所信奉的管理套路还停留在他90年代千万资产以前的阶段。工地上各种强势,一旦和项目经理意见不合,就打骂,最后炒人鱿鱼。致使后面连续换了3个项目经理,技术员也换了好几波,最后工程严重拖延。面对这样的局面,几次努力后,最后终于自己选择了退出。其实后面家人又接了浙江广厦三个标段的管网工程和一个开发商3栋楼的装修工程,造价大概也在5000多万。不过自己去意已定,也就没再参与。退出后怎么办呢?

自己的目的还没达到,需要升级的管理能力、团队组建能力,还有见识、眼光、格局等等方面都没有多少进步。如果这个时候又回去,学校还是以前的学校,管理还是以前的管理,头痛的问题还是存在,没有丝毫改变。这样下去,自己估计最后又坚持不了多久。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最后我决定找一家规模更大,更成熟的同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学习。当时2个机构,一个是当地本土龙头浩谦教育,一个是另一个领域,艺术培训龙头秦川艺校。权衡之后,我选择了后者。原因很简单,除了学习人家更成功的方方面面外,自己也想试试艺术培训行业。秦川艺校是当地比较知名的以乐器销售和教育培训为主的公司。代言人是郎朗,而且在钢琴培训方面,也云集了各种大师、专家。比如刘诗昆。秦川的钢琴主要以中高端钢琴为主,主打品牌是德国的施坦威、法奇奥里、普拉姆伯格、 伯恩斯坦,日本的雅马哈、国产的珠江及子品牌凯撒堡都很少涉及。通过在秦川的经历,不得不承认管理和团队的重要性。还有品牌的打造和模式的标准化,因为他们有很成熟的直营模式和加盟模式,而且标准化非常细,所以一旦要扩张非常容易。当时我们计划在开发区天山海世界开一家,从市场调研到策划,人员到位、培训,乃至最后落地开校。都是有条不紊,而且内部晋升通道顺畅。从实习生到公司中高层都有明确的阶梯细则。然后从课程推广宣传,到咨询、报名上课,再到信息反馈,售后服务都做得非常到位。

有句话叫没有比较就没有醒悟,经过在秦川的亲身经历。才发现自己以前是游击队,而人家才是正规军。哪怕只是包装的正规军也比咱自己好看,发展更好。2015年8月份过后,在筹备了钢琴预赛决赛后,我提交了辞职信。尽管老板尽量挽留,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海子《相信未来》

五,从头再来+行业迷局

从秦川出来,自己处理了手里的事情。终于在2015年国庆,我订了回成都的机票开始新的征程。记得那天下着小雨,一个人在机场看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回望这一年多的点点滴滴,竟然情不自禁潸然泪下。有遗憾,有收获;有不舍,有不甘;有欢笑,有无奈;有新规划,有未知变数····各种五味杂陈~~~也许这就是人生,许多事情都要自己去经历,每一段路都需要自己去走。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哪怕艰难也要无怨无悔,哪怕一切只能从头再来,我依然固执地相信未来~~~

晚上到达双流机场,回来和朋友小聚了一下,聊了聊过去的一年,也谈了谈自己以后的规划。然后后面几天把成都转了一圈,大概了解了目前成都教育市场情况。应该说目前成都市场和北上广市场格局差不多。因为这2年,互联网+思维的兴起,教培行业出现了新的分类:第一类当然是传统实体授课模式,但大部分机构也同样面临之前我们遇到的问题。之前因为市场热,导致很多机构战略扩张方面激进。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机构开始关闭效益不好的分校,而且因为扩张过快,准备不足,教学效果大受影响。加之房租成本上升、人员工资上涨等等因素,也让这些机构相当难受。

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还在于,正如我刚开始办培训时候预料的那样,在看到教育培训行业疯狂的诱惑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在校老师私下开始在家上课。本来之前也有这种情况,但情况并不明显,或者受家长要求单独进行有偿补课。但随着赚钱效应的影响,很多在校老师已经不甘于学校教书那点工资。纷纷利用自己上课的资源,进行私下授课。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面说的那样,只要有利润的地方就会有人去做,如果利润非常可观,职业道理都可以无视。刚开始的几年因为情况少,对教育培训行业冲击不大,但随着这股风气普遍吹起来,无疑给这个市场带来了不小麻烦。当然从教学效果来说,这样的教学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

很多家长简单认为,反正都是补习,干嘛不让熟悉自己孩子情况的老师上课呢?出发点是好的,但家长那里懂行业规则和教育内涵。对比机构和老师自己开办,我们会发现,开小灶模式就相当于砍了其他内容,压缩为单纯上课。在一个好机构里面,从学生咨询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情况摸底,寻找问题所在。然后再根据学生情况安排课程和老师。在课程上,机构课程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而且除了老师上课,通常应该还有教务老师协助,如果做得更好,应该有随班助理老师协助作业、测试。而且机构上课的老师需要接受监督考核,很简单呐,老师收入是和学生数量和成绩挂钩的。是成正比关系。一旦达不到家长期望,可以随时换老师或者转班。课程后会有反馈。对比小灶类型的在家教学,劣势就比较明显了。当然生源肯定不愁,一个是家长不懂,另一个也是迫于老师的强势地位。不好得罪老师,毕竟平时是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师。同时小灶这种模式,都是老师自己说了算,课程是自己定,内容是自己定,也没有任何监督。更不用说好些老师上课就是拿出试卷或者习题让学生做,然后评讲。

一个人要完成机构一系列的工作,无论精力还是时间都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模式想让学生通过补课有多大提高基本上不可能。而且可以想象,一旦把精力过分投入到小灶,平时在学校的余力就更不足,这样反而影响了正常的上课效果。所以,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成绩好的依然成绩好,成绩不好的依然如故。大不了就是相当于拉长了学校上课的时间,原本在校只有45分钟,后面扩展到在老师家里加上2小时。而且从家长起初的出发点来讲,也是有问题的。本来想法是老师熟悉了解自己孩子情况,上课更容易对症下药。但起码事实是,如果老师果真符合孩子口味,应该在学校上课效果也不错。应该不存在成绩差很多的结果。既然成绩在老师的教学中学得不好,干嘛还继续让孩子跟着老师学呢?孩子对老师是有选择性偏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一个老师门下成绩一般般,但换了老师后大有进步的原因。而且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来说,因为学校老师天然占据着强势地位,家长更多的只能顺从、配合。而在教育培训机构则不一样,家长选择的余地大,话语权更大。家长和机构可以近乎平等的交流。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换老师、改课程,甚至退学。而小灶性质的老师开班就没这样的可能。就算你发现上了补习没效果,也不敢提出来。更多的只能选择忍受,或者自我安慰,学总比不学好。其实你没有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本来平时就不感冒,现在让我继续上,更觉得是任务,甚至产生反感、厌学情绪。机构和老师开小灶的情况,有点类似于国企和民企的差异。如果不是垄断,竞争力起码比不上机构。尽管教育行业和很多家长对老师的这种行为更多的是鄙视,但不管怎么样,培训机构在这种普遍风气下带来的冲击着实不小。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类则出现了专注互联网络教学的中介机构和在校课程机构。比如跟谁学、疯狂老师等等。过去的两年时间,李博士提出的“互联网+思维”一词成为各个行业变革中最热门的词汇。马云与王健林关于电子商务的亿元对赌进一步加重了所有传统行业关于来自信息技术的冲击的讨论。我们已经看到2015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狂欢中,淘宝进账近912亿,而十年前淘宝一年的交易额还不到一个亿。十年的时间,电子商务增长了1万倍,这是任何一个传统产业难以望其项背的。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使得无论是做教育的,还是做IT的都坚信在不远的未来,教育领域将掀起一波革命浪潮,线上教育将取代线下教育模式。在教育产业领域,还没有哪一家线上公司真正坐上老大地位,而整个行业万亿级的市场规模让所有人都垂涎欲滴。一时间,传统的教育培训企业开始大力投入网络的开发,而IT公司也纷纷介入教育领域,后面大量的网络教育产品和专业课程网站齐步上线。特别是之后微信红包和支付宝再次点燃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新秀的战火,轻而易举地攻城略地,再度引发人们对互联网行业颠覆传统行业的无限遐想。一时间“互联网思维”成为了包治百病的灵药,似乎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沾上了它就能立刻起死回生火热起来。但互联网+思维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即使是互联网大佬们给出的解答也是语焉不详。有人说互联网思维是自由平等民主,有人说互联网思维是以人为本注重体验,有人说互联网思维是大流量快迭代,还有人说互联思维就是免费主义。然而在我看来,这些看法都没有揭示出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人们惯常以互联网界的成功案例做分析来获取对于互联网思维的认知,这更有些像“盲人摸象”,有人摸到象腿,就说大象像圆柱,有人摸到象身,就说大象像厚墙,还有人摸到象耳,就说大象像团扇。正因为大家看到的都只是表象,所以才造就了互联网思维“一提就火,一用就死”的现状。大量打着互联网思维旗号的公司前赴后继,迅速地崛起又迅速地垮塌。为什么看起来是灵丹妙药的互联网思维,真正用的时候就不灵了呢?原因就是大多数人没有真正看清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断被神话的互联网模式真的是无所不能的么?网络可以给你做饭吗?不行,它只能帮你传递订餐信息,等线下的师傅做好后再通过线下的物流送到你的餐桌前。网络可以把你从北京送到上海么?不行,它只能帮你订好票,你还是得线下做飞机或者火车。网络可以给你打针治疗疾病么?不行,它只能帮你挂号,你还得线下自己到医院接受医生现场的注射治疗。那网络究竟可以做什么?网络可以让你阅读新闻,观赏电影,玩网络游戏,与朋友沟通交流,还包括刚才提到的订购各类商品和服务。简而言之,网络只能干两件事情:一个是可数字化信息的传递,一个是可数字化信息的处理。网络的传递功能降低的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网络的自动化处理功能降低了人工成本,这两个功能是网络行业能颠覆传统行业的最直接优势。将这两个功能转化为实际应用,大家就会发现,纯网络模式能提供的所有服务和产品中,其实只有四项是可以带来收益的,分别是:
一、信息收集与发布平台。典型的实例自然是门户网站、资源类网站、搜索引擎,盈利模式主要为广告,次要为出售信息。比如百度、Google、360搜索等等。

二、人际交流平台。典型实例为即时通讯工具、社交论坛、博客、微博等,盈利模式主要为广告,次要为出售虚拟特权。比如微信、qq、微博、几大门户网站等等。

三、交易平台。典型实例为各类电商、电子售票系统等,盈利模式主要为交易手续费,次要模式为金融收益。比如淘宝、阿里、京东等等。

四、电子娱乐产品销售平台。典型实例为视频网站和网络游戏平台,盈利模式是广告和直接销售娱乐产品并重。

当然,除了以上的纯网络模式外,还有混合网络盈利模式,举个我们教育培训行业的例子,学而思旗下的各类网站和E度论坛基本上是不盈利的,但它可以把这些网站上的用户转化到线下的培训课程中来,实现线下培训的盈利。从广义上来看,可以看成实质是利用信息收集与发布平台,降低了广告成本,并把这部分“虚拟”的广告收益直接转化到线下产品中去。

进一步研究这四项服务和产品,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消费者有较强的主动消费意愿。听到这里,大家会觉得奇怪了,难道消费行为还有被动的么?答案是肯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线进行的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客户端几乎无任何强制性,你可以随时地启动或终止服务,可以因为任何其他事务而离开网络端。这对于需要有强制性安排的结果导向性产业非常不利。而恰恰教育培训行业就属于强制性比较强的类别。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来讲,学习其实是一个反人性的行为。除了少数学生对学习上升到了自动自发喜欢的高度,大部分学生其实参与学习都是基于不完成学习行为将导致“惩罚”的恐惧而进行的。这种“惩罚”也许是老师、家长的批评、训斥,也许是和同学之间的对比,也许是在亲戚朋友同事面前,被暗示不优秀等等。

按照分类,学习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自动学习是基于已经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提高,这种类型常常是中高等学习者才会具有的。比如想出国的人,会自己学好英语;比如想从事软件开发的人,会自己学习编程代码;比如想考公务 员的人,会自己去学习行测、申论及面试课程;比如想从事财务工作的人,会自己学好财务相关课程;比如要考四六级的人,也会自己去攻克。所以,对于职业教育或者大学生群体,因为主动性学习意愿比较强烈,互联网课程更有市场。这也难怪A股市场上,比如全通教育、浙江金日能够取得成功并最终上市。

但对于一般学生或者低中年龄段孩子来说,大部分人是达不到这个认识的。既然是反 人性的行为,当然是一个比较枯燥、痛苦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教育培训行业很难实现纯网络模式下的发展,因为教育培训行业具有体验导向和结果导向的双重属性。通过网络可以实现高质量教育培训的良好体验,却无法实施真正的结果控制。没有好的结果,这样的结局自然是教培业的消费者不可能会持续买单。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不管结局如何,总是要尝试一把的。互联网思维的兴起,特别美团、滴滴、快滴这些烧钱模式的出现,教育培训行业一时间也是热闹非凡。大机构都争先推出在校授课平台,大举进军互联网大潮。对于互联网在教育培训行业的结局,我自己观点:在技术没出现颠覆性改变之前,基本上是很难成功的。因为教育培训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简单说来,教育培训业是一个神奇的行业,它包含两个极易混淆又内涵不同的两个词:“教育”与“培训”。所谓“培训”,指的是知识、技能的传递;所谓“教育”,指的是培养受众成为社会需求人员的过程。原本培训只是产品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服务交易,然而凭空添加的“教育”两字,又使得这个行业增加了社会属性价值,包含了大众对这个行业的期望。因此,教育培训业面对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还被社会大众这个群体所关注着。更有意思的是,与绝大多数行业不同,教育培训业中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业的消费者还不是一个主体,被分成了作为购买者的家长,和作为使用者的学生。面对三个立场不尽相同的群体,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从业者往往会陷入痛苦的纠结怪圈中:提供的教学产品讨好了学生却讨好不了家长,让家长满意了却不能让社会大众满意,被社会大众认可了却又不被学生认可。这类对自己的产品定位不清晰的从业者,就算是生产出了比新东方更风趣幽默的课堂体验、比学而思更完善的课程标准、比学大更到位的个性化服务,也未必能赢得市场招来学生。我们总认为行业的佼佼者的成功是因为其提供了高质量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当我们自己去践行这条定律的时候,却发现不尽人意。我们会抱怨自己不能最早发现市场真正的需求而错失良机。但事实上真正的成功者不仅仅是去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更多的是“创造”了需求。他们通过率先提供能满足他们所“创造”的需求的产品,而牢牢控制着行业话语权,进而成为行业的领航者。

回来一段时间后,综合分析了目前整个行业的现状。我的思路发生了改变,对于之前熟悉的课程培训行业,我觉得市场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大机构该占有的市场也已经差不多,如果真要继续在这个市场抢一杯羹,当然也可以。但无论速度还是空间都不会太大。而纵观整个社会教育意识的普遍提升,我发现之前普遍不愿意涉足被当做鸡肋的托管教育市场反而有不错的前景。我可以预言对于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来说,托管教育将是最后一片争夺的教育市场。接下来的文章就正式进入主题:托管教育行业的现状分析和未来前景。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托管教育行业的现状分析

托管教育已经不算新事物了,好歹在我们开办培训机构后不久就已经涉足该领域。前面也简单对比了课程培训行业和托管行业的优劣。【相比课程辅导,托管其实更难做。首先托管耗费的精力更多,课程辅导只需要上课,无论奥数还是英语或者其他,课程是比较单纯的。但托管不一样,需要接,需要各科辅导,需要检查纠错讲解,还需要提供晚餐。其次,托管利润薄,犹如鸡肋。从收入来算,以一个月费用来算,托管2000-2500元/月,每天大概需要3-4小时,一个月按22天算,每个小时费用才20元左右。对比课程辅导,无论是奥数还是英语或者其他中小学课程,哪怕是钢琴、机器人等等课程,一般是100-200元/小时。而且上完90-120分钟就可以继续下一堂课。托管的小时费用算起来还不如没经验的大学生家教,而需要做的工作却多得多。再从成本来算,课程教学一个老师可以上十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的课程,一般90-120分钟,上完可以继续下一堂课。另外课程培训机构不需要管学生吃饭问题,也不需要接学生。反观托管机构,看起来一个老师可以管多个学生,其实托管辅导等同于一对一辅导。一个老师要照顾到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作业都需要批改,纠错,不会的题目都需要单独讲解。而且不光是作业题目本身问题,还要照顾到他们的书写、姿势、习惯等等。这样多的事情要做,一个老师能带的孩子数量就远远落后于课程辅导机构了。按照我们的经验,一个老师如果要照顾到每一个孩子,而且保证每个人的效果,最多10人。超过这个数量基本上就会手忙脚乱,效果将大打折扣。正因为这些问题,最后很多准备或者已经进入这个行业的大机构都止步了。】在当时课程培训火热的情况下,更多机构选择赚钱更快、更轻松的前者当然无可厚非。但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入和市场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托管行业在今后绝对占有更广阔的市场。但我所指的托管教育模式应该是颠覆性的。如果按照现如今托管模式发展,注定做不大。下面简单说说目前这个市场的情况。

之前和目前整个托管行业的现状,从类型来说,有2种:第一种是小饭桌,这种模式兴起主要得益于家长下班时间和放学时间之间的不同步。为了解决家长上班无暇按时接孩子而出现的市场机遇。这种机遇属于托管教育最初级的需求填补。经营模式也比较简单,几个大妈在家里就可以完成,主要提供接孩子,然后提供晚餐,适当督促孩子作业。至于完成情况好或者完成没有,都不重要。家长下班就可以来接,就算作业没做完,也可以回家再完成。这种基于保姆型的小饭桌模式决定了不可能有大发展。第二种是大学生群体开设的作业辅导机构,这种模式比小饭桌明显好在作业完成情况较好。基本上家长可以让孩子完成作业后再接回家。现在市场上这种模式的托管机构比较普遍。但这种模式也先天缺陷,依然发展不起来,一个是师资,一个是管理运营。前面对比了托管教育和课程培训之间的劣势,托管整体来说,成本大、利润小,模式不容易复制。从利润角度来说,很多机构为了减少成本,根本请不起更多全职老师,当然也没有培训、课程研究了。相反为了控制成本,主要师资来源是大学生兼职。而且本身开托管的小机构对教育的理解和市场前景也是模糊的,基本上是凭过往学习经验进行作业辅导。但从学习成绩提高的角度来说,只负责作业完成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大学生无论是家教还是兼职托管,都面临一个经验问题。不清楚学生课程内容,不懂得学生阶段心理,更不要说对于教育本身的理解了。其实看似门槛低的托管行业,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如果能摸清教育学习实质,你会发现,简单的看管模式还远远不够。更不要说如果想扩张,开分校需要面对的一整套复制模式、管理经验、标准化等等内容。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