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会架花,不愁找婆家。”在朝天区麻柳乡,这句话广为流传,住在麻柳乡的姑娘几乎从四五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奶奶学习刺绣,她们把这种刺绣命名为“麻柳刺绣”。
胡永蓉就是其中一位。
她不仅掌握了麻柳刺绣的各种针法技巧,成为四川省级工艺美术刺绣大师,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的传承人之一。
对于她来说,刺绣就是她的人生。
学习刺绣 传承民间艺术
10月22日,在皇泽寺景区,记者见到了现年50岁的胡永蓉,只见她正专心致志的刺绣一件新作品,挥舞着手中的棉线,娴熟的飞针、走线,不一会儿,一个精致的花朵便成型,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栩栩如生。
“这种刺绣手法叫架花,架花是麻柳刺绣中最基础、最传统的一种针法,麻柳刺绣的手法还包括挑花、扎花、串花等手法。”胡永蓉娓娓道来。
“麻柳刺绣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代一代亲族传承而继承发扬的汉族民间美术,我们乡里的姑娘,从小就开始学习刺绣,到出嫁之前就掌握麻柳刺绣的各种针法技巧。”胡永蓉接着说。
据了解,在当地,评价谁家姑娘贤惠与否,首要条件是“针线”,其次才是“人品”、“茶饭”。因而,“针线活儿巧不巧”至今仍然是麻柳乡男女青年恋爱、联姻的重要条件。
从小立志成为最有出息的绣女
胡永蓉说,她爱上刺绣的原因最主要是受家人影响。“小时候看着妈妈、奶奶天天在家刺绣,一个个精美的图案在她们手中诞生,小到手绢,大到棉被,非常漂亮,充满好奇的我由此也爱上了刺绣。”
从爱上刺绣的那一刻起,胡永蓉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针线活,成为乡里最有出息的刺绣女。
胡永蓉的第一个刺绣老师是她的外婆。
外婆教她学描图、绣花,缝衣、纳鞋垫……5岁的时候,其他的小孩还稚气未脱,胡永蓉已经学会飞针走线,8岁的时候,她已经能独立的刺绣出一双鞋垫,16岁的时候,她几乎掌握了常见的架花、挑花、扎花、串花、游花等8种手法,围腰、枕套等刺绣都不在话下。
不过,胡永蓉并不满足,她的目标是掌握麻柳刺绣的所有手法,其中一种名为“双面绣”的手法鲜为人知,在麻柳乡仅有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会这种独特的手法。
双面绣,顾名思义,就是刺绣的作品上,正面和反面的图案一模一样,没有丝毫差别,十分精致也十分少见。
为了学习到这门手法,胡永蓉三次登门拜访老人,磨破了嘴皮,走破了脚趾,被一次次的拒绝仍不放弃。最终,诚心诚意的她成功拜老人为师,并学会了“双面绣”。
时至至今,胡永蓉掌握的麻柳刺绣手法共有十三种,诸如架花、转花、割花、双面绣、勾花、夺花、织花等。
年过半百但会一直坚持
皇泽寺是我市的著名景区,在这个游人络绎不绝的地方,麻柳刺绣拥有半个纪念品展厅。
“在这里拥有一席之地,对麻柳刺绣而言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外来游客与麻柳刺绣近距离接触。”胡永蓉身边的秀兜里摆放着她的众多绣品,香包、鞋垫、围腰……一件件流淌着古老传统技艺的作品惟妙惟肖。
但有两件作品,无论别人给多少钱,她都不会卖,因为她说,那两件作品承载的是她的情怀。
一条围裙,一条手帕,这两件作品是胡永蓉的最爱。
记者看到,围裙是蓝色的,上面刺绣了圆形的对称白色图案,称不上复杂也称不上简单,跟胡永蓉众多的作品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条围裙我之所以这么珍惜,是因为布料太珍贵了,这条围裙用的棉布是自己亲手用织布机做的,不像现在在街上可以买到现成的布和彩线。”胡永蓉说。
至于手帕,原来那是胡永蓉给丈夫制作的定情信物,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自己的爱。
胡永蓉一边抚摸着自己的作品,一边动情地说:“麻柳刺绣上的每个图案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寄寓了美好愿望,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所以从小我就打心眼儿里觉得,这样精美的麻柳刺绣一定要坚持下去,一直到眼花了、手麻了,绣不动的那天为止。刺绣,就是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