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尹力,率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赴重庆市学习考察,进一步深化川渝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成渝经济区做大做强,促进成渝城市群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川渝签署《深化川渝务实合作2016年重点工作方案》及10个专项合作协议。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与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分别就川渝合作提出了具体建议。(6月14日《四川日报》) 近段时间以来,川渝两地的新闻媒体不约而同的聚焦着同一个热点话题,那就是川渝合作。既有升级版的川渝合作“1+10”文件框架,也有两地领导的长远建议。其中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提出了4点建议,四川省委书记提出了6点建议。如何把这些指导性意见与框架性协议融合起来,如何让川渝合作尽快进入发展快车道? 今年5月,《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该规划作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三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意味着成渝两地将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一体化、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信息一体化等方面形成紧密的务实合作关系。成都作为四川副省级城市在全国乃至世界经济格局占有一席地位,在成渝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助推作用,能将两地的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使合作的进程更加务实紧密。 成渝两地在整个城市群中GDP占比过大,挤压了其他中小城市的发展,出现了有悖预期的“哑铃式”发展结构。经济总量占70%以上,人口密度超过75%的成渝城市群如何才能破除“哑铃式”发展结构,形成真正的“同城思维”,城市群概念的提出对百姓生活影响如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为大家解开其迷底,成渝两地将共同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协同发展机制。这既肯定了成渝两地经济的互补性,也强化了成渝两地相互支撑和带动的作用。正如专家认为,“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意味着成渝城市群在抱团中能够避免竞争中内耗现象的出现,进而在西部形成具有潜力的增长极。 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都提出,要“依托成渝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把重庆打造成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建设成都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把成渝城市群打造成为现代产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和长江上游开放高地”。川渝合作,既是尊重经济规律,又是履行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 本次合作,将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按照《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打造成渝城市群的要求,加快推动成渝经济区一体化,着力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