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第三个“国家公祭日”如期而至。这个沉重的日子——只有真正站在属于南京的“哭墙”前,去仰望那一万零六百一十五个死难者的姓名,去追祭30万难以安息的故去灵魂,才能切身感受到那场令人窒息的人道主义灾难。
这个“国家公祭日”,就是要让国人留下这个痛苦的记忆,让民族常念这个屈辱的惨状,也是让世界正视这个罪恶的污点。时至今日,我们在阳光雨露下过上了幸福安逸的生活,试想我们的今天是怎么来的?我们如何能心安理得、顺理成章的享受这样的生活?今天美好的生活是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在纸醉金迷的今天迷失了自己,而是要缅怀过去,时刻在耳边敲响警钟。
我们常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近些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安倍政权的仇华倾向日益显著,从参拜靖国神社,到钓鱼岛问题,从声称慰安妇“自愿”,到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日本政府一系列否认关于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行,着实令人愤慨。
哲学家康德曾经预言,“永久和平最终将以两种方式中的一种降临:或者由于人类的洞察力,或者在巨大的冲突和灾难面前,除了永久和平别无他选。”烽烟尽处,一束象征和平的紫金花,凝聚着对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一群洁白的和平鸽飞向远方,代表着中国人民向往和平发展的美好期待。
70多年过去,那些逝去的同胞,无法看到中华民族在屈辱中的崛起。中国不再是昔日积贫积弱、四分五裂、发展落后、任人欺凌的“东亚病夫”,而是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屹立在太平洋东岸。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今天,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如此之近,此时我们更要铭记历史、戮力同心、共谋发展。只有一个更加强大、更加文明、更加现代的中国,才能保卫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安全,才是对死难同胞的最好告慰。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具备的,重视民族历史,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