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进行现场直播,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网也将同步直播。(12月11日新华社) 一个民族哭了——为77年前一个古城的旷世浩劫,为30万生灵的无辜罹难。南京的少年,集体悲鸣“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庄重的铜鼎,肃然铭刻“昭昭前事 ,惕惕后人”。人类文明史上最无耻最残忍最恐怖的历史,仿佛再一次血淋淋地揭开,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和平。 我们不能,也无法忘记。 翻遍汉唐歌赋,最痛的就是这一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短短14字,道破战争与和平、残酷与温情、死别与生离、无情与有情这两端最遥不可及的距离。30万白骨凝成的国痛家恨,在77年后的首个国家公祭日,血泪齐迸,虽然,这离他们血溅金陵,已经过去了77年。但是,生命的尊严和百姓的牺牲永远不该老朽。尽管历史从他们的遗骸边继续匆匆前行,祖国以开放的胸襟催生震惊世界的经济崛起,开辟了中华复兴的崭新途径。我们不忍、却又必须回眸,在曾经王气充盈的古都金陵,我们的30万亲人,永远定格在侵略者屠刀下那最悲壮的一瞬,再也不能尽人子之孝、父兄之道、夫妻之爱…… 要“永不遗忘”,需要教科书的传扬、纪念馆的再现、国家公祭的隆重。接下去,还有更多的事要做,比如,在孩子们的系统教育中,以庄严和科学的态度,向他们呈现真实的、全面的历史;比如,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澄清更多的历史细节,记录“小人物”的经历与痛楚;比如,从还健在的历史亲历者中,抢救性地发掘真相、还原真相…… 公祭这天,向30万亡灵敬献的八只花圈,犹如四双沉痛的眼眸,注视着一个民族的哀伤,以及振作的力量、和平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