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寨包,处距村委会驻地石门场约500米处的刘家山顶,因明清时曾建有抵抗蒙军入侵和防御土匪的寨堡,世称寨包梁。寨包村,因此山寨得名。
友人告诉我,苍溪的石门山歌,起于东晋时期,盛于明清时代。“石门山歌”现有寨包、银城、文家角三大传承体系。
寨包,没有文家角名气大,我头脑中,它可谓神奇。
2月10日,应友人之邀观看“石门乡扶贫攻坚文艺晚会”,我走进了寨包村。
晚会的演出场地,就是寨包村的石门山歌文化广场。
广场南边空中高悬的大红立幅标语、舞台上走台的演员、台下花花绿绿的演员观众、合乐的乐队......既紧张繁忙、又欢快热闹,真有过大年般的盛况。
这时,我仔细地观看了这个新建的广场:
广场处寨包山下,是在一整块大石包上天出来的,北边用卵石砌就的护坡上端,有梯形棕红底金色字“石门山歌文化广场”,东首的舞台上,背景板、聚光灯一应俱全;广场南边与村委会隔村道相望,其金属护栏延伸至西端的苍松翠柏之中。不得不让人赞叹其接地气,遂人愿。
石门山歌文化广场,从开工到建成,耗时月余,彰显了石门共产党人“勇于拼搏、敢挑重担、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凝聚发展正能量”带领群众乡扶贫攻坚的坚定信念。
二
在广场旁的演员们化装的大院,我访问了石门山歌老歌手张九龙、曹熙国。
曹熙国兴致勃勃地告诉给我,他们石门寨包村山歌队将要在“石门乡扶贫攻坚文艺晚会”上演唱的《石门山歌串烧》。演员阵容强大:拥有两位非物质文化传人张九龙、曹熙国,八十多岁的李大爷就是年龄最大的。
听老曹介绍,《石门山歌串烧》有极富特色的六支山歌的片断组成:四句山歌“出门就是一声歌”、“叫我唱来嘛情哥”高亢、悠扬、欢快;“马桑叶儿排队排”中每两句结尾的“隆里隆里隆、郎里郎里郎”似锁呐又似锣鼓,韵味无穷;《绣荷包》宛转深沉,“我许情哥花荷包”“大田薅秧寨包梁,梁上有套茅草房”“小郎的哥儿嘞”《薅秧歌》勇敢追求爱情,欢快、节奏感强《盘歌》“多多拜上知心妹,欣喜笑脸乐开怀”男女对唱,幽默欢快。
曹熙国将节目的六支歌中的每一支,摇头晃脑地唱了他认为的精典句子,那行云流水般的歌声、那酣然陶醉的神态, 真正如歌手所说“只要有山歌唱,我就一定会去,有歌声的地方,就有快乐!”
72岁的张九龙老人,收集和整理民歌三百余首和长篇歌曲 “月儿落西斜”、“木兰花”、“锈荷包”等十余篇;记录和整理牛灯、车调、金钱草等曲词;创作和修改了传统灯戏“古老六做媒”、“裁缝偷布”等十余幕。传授击乐技艺容徒20余人,创建乐队三支。7岁表演的“莲花落”获川北行署主任胡耀邦同志的题字奖品,舞狮、四川方言、三句半、山歌对唱和表演“十把扇儿”、“双探妹”等节目受到表彰。
两个儿子打工在外,平时家中仅老俩口。老伴多病,张老每个月都要进城给妻子取药,平时问寒问暖,照顾周到。相濡以沫走过大半生,堪称后辈表率。
老人能数十年如一日的在民间艺术的海洋中耕耘,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着实令人吃惊。
张老说,他近一个月忙于准备晚会,嗓子哑了,只是和李老一样在一旁伴唱,算是跑龙套,再说,让年轻的演员主唱,对山歌的传承也有好处。
我钦佩张老的豁达,有这样的非物质文化传人,是石门山歌人的幸福!
三
晚上,石门乡扶贫攻坚文艺晚会在寨包村石门山歌文化广场隆重举行。
四川车灯《梨乡春意浓》、 原汗原味的《石门山歌串烧》、超唯美的女子舞蹈表演《礼仪之邦》、方言快板《喜看石门新变化》、杂技 《力量组合》、小品《幸福在招手》、女声独唱《和谐大家园》、三句半《精准扶贫奔小康》、表演唱《参观》、热情奔放的《斗牛舞》、曲艺《好久没到苍溪来》等节目,展示了勤劳智慧的石门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等八大工程和一对一帮扶、富民强村产业等八大行动取得的丰碩成果,和在脱贫奔康路上昼夜兼程拼博实干、阔步向前的坚定决心。
仲冬的夜晚,细雨蒙蒙,寒气袭人,可石门山歌广场,却欢声笑语,春意盎然。
我还要介绍晚会的策划组织者李大侠。
他就是苍溪县石门乡宣传干部(正科级宣传员),谦称自己是宣传战线一名年长的“新兵”,坚守在这山歌嘹亮的地方。
为了让石门山歌这传统文化不失传,他曾走进县档案馆,查阅石门山歌起源、传说的资料;他寻访找老艺人、交谈演唱,记录曲谱、唱词。为了能取到“真经”,歌手一首曲子他喝一杯酒,用整整一下午,记录了满满一本曲谱、歌词,最后自己也烂醉如泥。他耗时两年,走遍了全乡所有村组,接触1000多名群众。2013年,他整理出由民间艺人口授心传的石门山歌九大类近200首,出版了《石门山歌》第一集,并将石门山歌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石门乡已培养山歌传唱人260余名,张九龙被推荐为苍溪县“十大民间艺人”之一。石门山歌艺术团舞蹈队、腰鼓队、歌唱队总人数达300人,长年活跃在石门乡村,还多次在市级、县级汇演中获奖。
晚会的成功举办,是石门干群团结奋斗的结果,而大侠,功不可没。
我坚信,石门山歌将代代相传。我期盼,再到石门,再进寨包村。
2016-12-16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