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49|评论: 0

[及时新闻] 一图看懂四川脱贫攻坚战首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4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天前,成都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解读此前刚刚出台的《关于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由一个城市来出台关于职务科技成果方面的改革文件,成都是国内第一个。

  敢为天下先,这一年,四川创下的“第一次”不止一个:率先在全国设立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率先在全国成立省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率先与12家中央军工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起步早,效果好。受益于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西南交大最近一年多催生出7家高科技公司,比前三年总和还多;受益于军民融合混合所有制改革,今年全省新增100家民营企业取得军工保密资格认证,经营业绩大幅攀升……

  2015年,四川入选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同年,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2016年,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被列为我省“一号工程”。近一年来,伴随着“一号工程”的深入推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正在被激发汇聚。

打破前方与后方的界限,构建全体动员的格局

  省委全创办日前透露,省内15个市州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已编制完成,目前已提交省政府审议。

  按中央要求,四川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将依托成都、德阳、绵阳3个地区开展先行先试。但今年8月,我省印发的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却是5个。

  为什么会多出两个?背后的原因在于,四川自加压力,将试验范围拓展到天府新区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其余各市州也积极对接成德绵先行先试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参与,由此形成“3+2+N”的试验布局。

  “全面创新改革没有前方、后方。”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蔡竞认为,成德绵工业经济基础好,区位优势较突出,推行全面创新改革效益最好。但四川是一个整体,全面创新改革不能落下一个地区,“只要支持得当,哪里都能迸发出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蓬勃力量。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今年,成都加快构建“三个十条”组成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监测体系;德阳制定激发三类创新主体活力的政策35类155条,制定破解制约创新突出问题的创新政策39类173条;绵阳率先启动军民融合企业认定试点工作,目前已有460多家“军转民”“民参军”企业;天府新区明确1个目标、7大任务、37条改革举措的全创工作体系;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提出以科学开发利用资源为核心的要求;各市州积极对接成德绵先行先试的经验和做法,寻求在当地推广和复制,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领域先行先试……从成都平原到攀西河谷,从秦巴山脉到川西高原,四川大地,已全方位参与到全面创新改革的试验中。

链接军民融合的“点”与创新改革的“面”,形成点面结合的路径

  “‘民参军’这么火爆,过去是很难想象的。”11月9日,绵阳市政府初步确定首批238家企业获得军民融合企业的“身份证”。同一天,咨询参与军品供应的电话就“打爆了”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运营方负责人丁爱华的手机。

  作为年初在绵阳揭牌、全国唯一的军民融合技术交易平台,该中心为各类军工院所等相关机构的创新资源提供长期“稀缺”的发布与交易渠道,有效推动技术和资本联姻。

  按照中央部署,军民融合是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最鲜明的任务。体制机制障碍,是挡在军工和民营企业之间的主要“壁垒”,也是我省加速军民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今年我省率先在全国建立省级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降低“民参军”准入门槛,新增100家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清单;积极推进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和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并设立100亿元的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

  目前我省已建起10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落实投资逾570亿元,150个军民融合技改项目升级和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军民融合是四川重点,却并非全部。突破体制机制“束缚”,正从多个领域同步展开。今年9月,我省发布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9张清单”,涵盖了科技人员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领域。

  11月,《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出台,从“对外人才引进”和“对内人才激励”两方面推出包括扩大企事业单位薪酬分配自主权等改革举措。

  按照“一院一策”原则,省内42家科研院所及32所高校的成果转化、股权激励、协同创新等改革试点如火如荼展开。“中央有重点,四川无‘死角’。”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打通科技到经济之间的通道,助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态势

  8月,四川科学家参研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9月,全球四大揭秘宇宙线起源的科学装置之一、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选址四川;12月,全球首创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在体实验在蓉宣告成功……这一年,众多顶尖科技突破和四川紧密相连。

  这得益于四川科技创新的精准发力。今年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推进110余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加快构建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仅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较2012年就新增30个,增幅达30%。

  技术突破,只是开始。

  四川大学德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胜利对此深有感触。12月7日,陈胜利风尘仆仆从成都赶到德阳谈项目对接,下午又赶往中江,检查企业合作项目推进情况,“不像过去,科研成果‘烂’在手里也没人晓得”。该研究院已促成川大6项科技成果在德阳转化。

  改变,源于我省首份科技成果转化清单。今年省科技厅等部门系统摸底梳理出高校院所重点科研成果3009项、企业技术需求1170项,发布近1000项重点科技成果。

  在此基础上,我省着力推动成果转化的“供需”对接。全年成功举办重大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会等银政企院校常态化对接活动逾50场,促成意向签约项目逾1000项,签约总金额近400亿元。

  供需对接完成,不是成果转化终点。要打通科技与经济融合通道,离不开企业这个主体,以及金融“催化剂”。

  我省深入实施“创业四川”七大行动计划,全年新增国家级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3家,近3年来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万家以上;开展科技金融对接,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促成签约项目404个,签约金额193亿元。

  2012年至今,我省共实施转化项目1800项,财政投入逾20亿元,带动企业投入230亿元,累计带动实现产值1.3万亿元以上。全省702个战略性新兴产品的产业化率达88%,这一水平创下历史新高。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