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86|评论: 2

海屋一筹 作者 陈懿敏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2-29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屋一筹                                                                     陈懿敏
        今天早上有人约稿,给了好几个选题,都是宣传旅游项目的选题,意境很美,格局很大。但是很可惜,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写手,我只是一个专业的会计,对于捣鼓文字,于我,就是谈恋爱,没有感情的事我做不来,也做不好,甚至不知道怎么下手。我弱弱的问到,可不可以写“海屋”,编辑的答复是,哦,太敏感,恐怕不妥。可是,情绪这个东西就像是洪水,它一旦决了堤,你要想把它堵上可就难了——
      我要写的“海屋”,是在成都平原一个叫火井的小镇尽头,一座曾经盛满时光的房子。让我们从名字开始谈起吧,有人说“海屋”是海纳百川的意思,但我却平白想到了苏轼的《东坡志林》中写的“海水变桑田,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装满十间屋”,就这样,海屋,单单一个名字,就充满了时空的沧桑感,一个人对另一人的等待与思念变成一种不可估量的承载。
     建筑小青瓦屋面,外是青石砖厚墙,内为悬山式木质穿斗,前院是两层楼房,后院是平房。前后三个院落,两个天井。时隔十年,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了,不能准确的记录我当时的视野,但仍然记得门上阴刻的行书“海屋”二字,字体温润,没有一分嚣张和跋扈,刚好暗合1934年的海屋主人邱子文先生的内敛气度。1952年,人民政府用三间街房与邱家调换,将海屋作为税务所。1958年,火井乡医院迁入海屋,2007年第一次去,乡医院已经搬走了,一个老奶奶和她的猫住在这里。那是的我还很年轻,我在海屋里那些暗道回廊里游荡,在二楼上那些马克思列宁的画像前摆造型——

     那是槐花散发腻人芬芳的初夏,天井里青苔深深浅浅,一些破旧的搪瓷盆里种着兰花和藿香,穿堂的风吹过,在红砂石的墙沿边打着旋,老奶奶在小竹椅上在给她的猫抓跳蚤,天井的光照在她的花白头发上,我透过朋友的120胶片机的镜头看过去,那一刻,时光是停顿的,老奶奶的老和海屋的老,老奶奶的静谧和海屋的静谧,松柏木雕窗花和窗花在阳光里落下影,一切,就是这么不小心在我的心里押韵了。就是月色坠入湖光,细雪落上了松枝,钟声飘到渔船,这就是诗意,是藏在中国画和唐诗宋词里那些被人诟病的却又能打动你的抽象情绪,它对现实生活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无法拉动人均GDP也不能让人民币增值,只是让你拥有了一种身而为人的沉醉和激荡。对,就是这样,你问为什么要写海屋,因为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诗意,所谓诗意,就是一种巨大的隐喻,它能帮助你摆脱现实的束缚,翻译你的思想,铺陈你的情感。人无法总是生活在诗意里,但从未有过诗意的人生却难免有所缺失。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或者说这么一个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诗意,你还能把它遗忘吗。我想,那是不能的。但是,如果你在什么人或者什么地方,感受到了诗意,你也不要轻易再回头寻找,因为在这个世界,往往,你会收获失望甚至绝望,2014年,我再去了海屋,那里已经打造成所谓的羌族文化博物馆和抗震救灾陈列室,花里胡哨到了一种极致,我除了唏嘘,和唏嘘,却难受的不能发出一点声音。说恶搞,一点也不为过。是的,“太敏感,恐怕不妥”,不提也罢,我会在心里为其立一个龛位,海屋一筹。在没有雪的寂静冬夜,我拿出我的旧照片,翻给你看,那些黑白照片里端庄的建筑已经消失在时光的灰烬里,那不是天灾,是一场美育的彻底失败——
  ps:
感谢图片提供人  Hunterwan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1-16 18:59
现在的那个还能叫海屋吗?曾经的海屋大气,有内涵……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1-16 19:12
只能是一声叹息了!曾经中西合璧建筑让人称道,现在保护的面目全非了,那个无数摄影师镜头下的天井,变的那么的压抑,溪水还是那样的流淌,可惜已回不到从前,海屋只能深深的存在脑海里!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