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年份。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作为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国两会承载着全国人民的心声和希望。
3月3日和3月5,全国两会召开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即引出十大热点,即“全面深化改革:主体框架确立,加大力度攻坚”、“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实现攻坚目标”、“供给侧改革:明确突破路径,处理“四大关系”、“简政放权:推动综合监管,降低交易成本”、“收入分配:稳定增收,缩小差距”、“环境治理:加强环保督察,推动绿色发展”、“反腐斗争:压倒性态势形成,从治标向治本迈进”、“房地产调控: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民法总则:体现中国特色,回应社会关切”、“延迟退休:落实方案箭在弦上,弹性适度亟待细化”。
“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最严格的评估考核”写入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热议。(3月13日《河北日报》)
近两年,“扶贫、脱贫”成了社会热词,“精准扶贫”“攻坚脱贫”“生态脱贫”等,无一不体现出“脱贫攻坚”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第一民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国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笔者认为,脱贫不能光喊“口号”,而不付诸于实际行动;不能只看“广告”,而忽视实际“疗效”。
在当前形势下,精准脱贫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的打造任重而道远,众人深知在此工程建设的道路上荆棘密布、坎坷甚多。尽管如此,在精准脱贫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越往后,难度越大,但“贫困县摘帽的军令状”不能忘,不能改。军令如山,脱贫攻坚难度再大,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为贫困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回顾过去的一年,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的情形下,仍把住房安全建设放在脱贫攻坚的首要位置,举上下之力,稳步快速推进,旨在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在攻坚路上,所有工作在脱贫一线的工作者们风雨无阻、无惧寒冷,昼夜兼程的奔走在泥泞小路、山间小道中,他们入户调查、摸排情况、勘测丈量、汇总收集,一步一个脚印,不喊苦、不喊累,只为让贫困群众脱“真”贫,让群众住得放心,过的舒心。
总而言之,精准脱贫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打赢这场攻坚战,过程要精准,要下苦功、脚踏实地。在过程中一步一脚印、精准施力、久久为功,才能织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画卷,让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辛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