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82|评论: 0

[散文随笔] 道由心悟,心至茶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9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由心悟,心至茶路
212757rrwstswi8s7b1tsv.jpg
          现代人对茶情有独钟,从饮茶上升到品茶,讲究茶艺茶道,何谓道我的理解首先是道理,茶道也就是通过品茶能悟出什么道理,其次是道路茶道即是通过品茶使人找到轻松愉悦以及更高的精神感受,所以茶道应该回答的是怎么品,能品出什么的问题,吴觉农先生认为: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周作人先生的理解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一位茶文化专家说,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道由心悟,必须用心灵去悟茶道。喝茶本是很平常很简单的事儿,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知道咋整,只要将茶放入杯中用热水一沏就得。但是,茶若与道一掺和,那学问就大了,其繁文缛节常令宾客如坐针毡,浑身冒汗,甚至生出几分反感,干脆对其敬而远之。

212814vlqlgsul96t9d5bt.jpg

          茶道者饮茶之道也。其炊茶用具、煮茶方法、茶室布置、礼节礼貌、交谈话题等一系列高雅考究的道道,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一招一数一板一眼都马虎不得,其刻板程度比起孔孟之道来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孔孟之道毕竟是从我们老祖宗那里一代代传下来的,而茶道则是舶来品,是从一个岛国那里漂洋过海传到大陆的。茶道乃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饮茶艺术,讲究“四规七则”,以体现“和、敬、清、寂”的精神。据说,它已成为该国促进家庭和睦、人人相亲,以及教育子女讲究礼仪、尊敬师长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在轻盈升腾的水雾中看那佳茗,婀娜多姿,色彩变幻纷呈,杯中的茶叶沉浮不定,雅茶茶香也随之飘飘渺渺,在空气中悄然弥漫,雅茶茶香好似深谷幽兰,若隐若现,可不就似一位佳人么,有心的人在品雅茶时,还会从雅茶的香味里品出不同滋味,失恋的人爱品淡淡雅茶茶香,从雅茶袅袅水雾中去追寻爱人的身影和逝去的情怀,思乡的人喜欢品雅茶,从那充满活力的,新鲜自然的香味里捡拾起童年的趣事,故乡炊烟里的诗意,那些被生活折磨得心烦意乱的人,则应该去品淡雅茶,它轻逸脱俗,香味平和,却又有禅境的淡然之美,一杯下去可以荡涤心中的尘埃,在余香中感受到鸟语花香。

212833akfxbr4sabkayna8.jpg

          当我们工作繁忙,不能亲往大自然感受美景的时候,品雅茶不失为一种间接的方式。当雅茶的叶片在开水中翻滚之时,它和自然山水的梦境就已经一点点开始复苏。不要忘了雅茶是有记忆,有前世今生的灵性之物,那一片片由青变绿,舒展自如的叶片,向我们传递着来自大自然的美丽声音。让我们感受到山的雄伟,水的纯洁,向我们诉说着它和山水结下的不解情缘,千姿百态的女人如用茶来比喻,大抵是可以分得出如下几类的:第一类如头泡之茶,观其形色,嗅其香味,确是令人赏心悦目。然一入口,总觉得差了那么点味。差的那一点是什么呢,我想或许是品茶后可以回味再三的那一缕余韵吧。这类女子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花瓶”类的女人,空有外表,而无内涵。看上去美艳动人,一接触全不是那么回事。第二类如再泡之茶,色、香、味俱全,淡淡的散发着清香,品茶过后,唇齿间留着不绝的余香。这类女人是真正的外秀内慧的女子。第三类是三泡之茶,平平淡淡,朴朴素素,似女子从远方走来,绕着你走了一圈,你还来不及对她有所遐想,她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只在空气中留下那么一缕若有若无的香味。最难消受的应该是四泡之茶,越喝越没味,形色中处处透着自以为是的浅薄与平庸。女子若此茶,恐怕人人遇见了都要避而远之的。在中国饮茶方式很多,主要根据用途而定。在茶中加适合自己口味的调剂品,讲究的是茶的营养,加些特殊药材就成了保健茶。这叫“混饮”;另一类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只用开水泡茶,叫“清饮”。当饮料用来解渴,可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水质和茶具,喝时细品,称为“品茶”。当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时,称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洗雪,这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212855m89fb6h02q90dd8y.jpg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不管我国茶业界专家如何定论,我推崇四个音同字不同的静(静、净、境、径)。静为本。茶须静品,心境和缓,宁静安逸,修身养性,“静”为品茶前提。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味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洗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茶道也以静为美。静山之美,静水之美,静夜之美,在静中才能真正感悟流之韵,体会动之美。净为先。泡茶要洁净之水,干净器具,品茶要有洁净环境,更需人有洁净心灵,达到内外融合化一,清茶不完全表示茶之淡,也明示人际的浓淡适中,保持良好情谊。

212913hum9m9d29k2lq9k0.jpg

          境为美,境为情境心境,沏茶的过程很有讲究,那一举手一投足的套路和悠然神态,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而先人们将茶人的身心享受归纳为“怡”,我却叫其境,不同的人理解不同,所以进入的境界不一,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心田和肺腑的每个角落时,心灵便显得空明,精神得到净化。径为归。归什么?归真,归理。“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讲究的是真茶,真水,真人,真理。不仅包括茶的真香、真味,器具的真竹、真木、真陶、真瓷,每一个茶事环节的认真和求真,还包含了对人的真心,敬客的真情,说话的真诚,闲逸的真静。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212929bnr45p45roa3c47r.jpg

          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追求道之真,即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当然好茶尽管让人看着悦目、闻着清香、喝着沉醉、且欲罢不能,却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烹茶之道和品茗艺术的。女人如茶,不懂茶性的人是难以懂得女人的。深谙茶道的行家,掌握了茶的性情,知道以什么水,什么火候,什么温度来泡茶,才能让茶散发出最极致的清香。可叹有些女人,空等了一生,也等不到这样的品茶人。只能坐待红颜老去,犹如陈茶一般为人舍弃。〈王仕彬〉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