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郫县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巡演暨郫县道德讲堂巡讲进村镇(资料图片)。 3月28日,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结果公示,50例“天府好家规”脱颖而出。郫都区唐元镇王家,是传统的农耕世家,但是辛苦劳作之余不忘后辈的教育。“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八字家规,质朴易懂,蕴含着中国草根劳动者的智慧。
好家规就是好家风。家风正,则民风淳。以“天府好家规”评选为抓手,成都最年轻的城区——郫都区将活动精神积极落地,在区域内开展了郫都区好家风好家训宣传学习活动。通过立家规、传家风、晒家风、树新风,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树典型
郫都区唐元镇王万春上榜“天府好家规”50强
成都市郫都区唐元镇的王家,是传统的农耕世家,在劳作之余仍不忘对后辈的教育。明末清初,十世祖王家骥(字德诚)在家藏书万卷,还在自家老宅办起私塾堂,除教育本族人的子女以外,还招收方圆几里的农家弟子入学。
翻阅王家祖上留下的家训,其中,第一条就是“穷不丢书,富不丢猪”。质朴的语言,蕴含着朴素的智慧。
王万春告诉记者,王氏家族的世世代代教育晚辈在“农耕之余,重视教育,教育子孙多读书、勤读书,这样家族才兴,代代相传,泽及后人。”每年清明节,王家都会聚集到彭州市桂花镇龙头山的祖坟前拜祭祖先。仪式上,读家训、说历史,通过先祖艰苦创业等故事,激励王家后人谨记祖训。
作为王氏家族耕读传家第十二代传承人的王万春,从教40年,退休前曾任郫都区唐元小学文科教研员、图书管理员等职。他继承了家族爱读书的传统,专研本地历史文化,编写过《唐元历史拾遗》、《中国民俗志,郫县卷唐元篇》、《韭黄之乡、生态唐元》、《抗战时期的唐元记忆》等文稿,同时为学校、地方政府提供历史文献资料10万余册。
扬正气
与干部家属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
好家风传承必须从一个个小家抓起来。而党员干部,必须要争当排头兵。郫都区纪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树良好家风建廉洁家庭”为主线,以家庭为阵地,从2015年开始,郫都区创新地推出了家庭助廉行动。
“根据纪委公布的大案要案,我们发现家庭成员在党员干部违规违纪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因此,我们希望以和家属签订助廉承诺书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约束,营造风清气正的家庭环境。
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家庭助廉承诺书》提出,希望家属把好家门关,当好贤内助。经常关注另一半的动态,提醒其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不干扰插手家属工作,不利用家属职权职务办私事谋私利。不接受任何人送的礼金礼品,洁身自好。帮助配偶把好廉政关,发现违纪行为,及时劝阻制止。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严格管教子女,不纵容子女。自觉抵制大操大办等铺张行为。
“我们试图通过此举创建健康、清廉、乐观、向上的家庭文化,让家庭助廉行动成为一个常态化、有效化的品牌。”上述人士表示,承传统、扬正气,赞清廉、斥腐败,引导家庭成员做清廉家风的自觉参与者、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
晒家风
讲好家风故事 真人故事被搬上舞台
好的家风故事在民间,更是深藏在每一个家庭的日常中。
讲家风、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好家风,不仅要讲,更应该要晒。
为了让更多的家风故事,典型故事,被更多人知晓,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郫都区在全区21个“三美示范”村,设立了民风廊,开辟专栏,晒出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此外,充分利用《道德讲坛》、《百姓故事汇》等平台,让典型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
“郫都区还将典型事迹搬到舞台上,经过专业演员的精彩演绎,在更大范围被传播、传颂。”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起,以真人故事为蓝本,如“中国好人”朱小龙、朱桦林、“成都好人”杨启芳等12例先进人物事迹,通过改编的形式搬上了大舞台,走进了郫都区的社区乡镇。
郫都区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榜样具有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的作用,好的家风家规也一样。通过故事改编、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方式,春风化雨,让郫都故事传遍千万家。进一步提升郫都区这个年轻的都市新区的精神面貌和形象气质。 (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