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大象坪村:向着幸福生活奔跑
凉山日报5月9日讯 4月28日,是德昌县麻栗镇大象坪村贫困群众大喜的日子。
4月28日,德昌县麻栗镇大象坪村贫困户搬迁入住新居仪式举行。这一天,如同“过新年”。王洪贵 摄
大象坪村民的幸福新家
在这个曾经的“极度贫困村”里,已经脱贫的群众自发从家里搬出方桌长凳,摆上农家菜肴,放着欢快乐曲,用从未有过的大团聚的方式,集体乔迁入住新居。
这一天,彝族老阿妈安拉落已经等待了82年。拄着拐杖,和认识不认识的村民们打着招呼的她说,要不是脚杆不好,我都想跳舞。
看着眼前的热闹,49岁的贫困户安巴尔很是激动。抱着2岁多的外孙女,坐在窗明几净,家用电器、家具俱全的新家里,她说,“共产党好、政府好,没有好政策、没有好干部,我们下辈子都住不上这样好的房子”。
这一天,县、镇、村和相关帮扶部门的干部来了,他们在送上祝福的同时,和村民们一起规划着大象坪村的未来。麻栗镇党委书记曾继育说,大象坪村将对接螺髻山西片区旅游开发,打造乡村康养基地,发展乡村旅游业。大象坪的未来,将是田园风光中的富裕村。
搬新家的日子,微风吹拂,大象坪村家家户户门上的国旗飘荡,让感恩之情和发展前进凝聚成共同的声音。
生活之变:新的起点
在大象坪村民的记忆里,过去的艰难还很清晰。大象坪村地处二半山区,境内山脉起伏,沟谷纵横,石块成堆,贫瘠的土地、贫乏的资源和落后的基础设施造成了贫困的环境。2016年,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占总户数的18.1%;贫困人口203人,占总人口的17.1%。
“那时,村里只有一条土路通往外界”。年轻的麻栗镇副镇长、大象坪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浩说,拉一头猪下山去卖,都要3、4个人帮忙,而且来回时间长,收入少。
同样年轻的大象坪村第一书记邱富彬介绍,村民收获的洋芋,除了自己吃,剩下的只有拿来喂猪,基本变不到现钱。生活都没得保障,更谈不上修路建房,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了。
大象坪村所在地,是德昌县城市用水水源地。守着好水,村民们却只能自行用胶管引水使用,只能想象着自来水安进家里的场景。贫穷了千年的村庄,等待着致富的“源头活水”。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大象坪村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四好”要求和“三七三”、贫困退出标准,确定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以户有安全住房为重点,以增强脱贫积极性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实现了全村群众基本脱贫,极度贫困村脱贫摘帽。
摸清底数,是大象坪村脱贫攻坚的第一步。入户调查、精准分析后,自然环境恶劣、缺少耕地、缺少科技文化知识、产业结构单一等八个方面的“病根”显现出来。由此,对症开方施药,大象坪村终于“枯木逢春”。
去年,37岁的贫困户胡友呷种了10亩烤烟,收入4万多元,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在大象坪村,烤烟这个短期致富的产业,让更多的胡友呷过上了好日子。与传统结合,“短、中、长”脉络清晰,烤烟、1+X林果产业、旅游业产业组合发力,打牢了大象坪村脱贫的产业根基。
数据显示,2016年,大象坪村筹资30万元购买能繁母羊228头、优质种羊14头并与贫困户签订供养协议,明确贫困户供养数量,明确母羊所产羊仔按3:7比例划分(“3”由村集体所得,“7”由贫困户所得),既保障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促使了贫困户增收脱贫。此外,种植烤烟850亩,实现产值374万元;56户贫困户种植核桃4890株,预计2019年挂果。更可喜的是,村里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成立以螺髻山生态、彝风彝俗、野外攀岩、穿越原始森林等为主的旅游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旅游产业脱贫致富。
如今的大象坪村,硬化后的8.9公里的入村主干道十余公里的入社路蜿蜒绵长,让外面的世界不再遥远,让财富奔涌而来;彝家新寨和安全住房建设全面完工,村民们住进了投资上千万元新建的四个新村聚居点,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土坯房。综合服务中心、安全饮水、入户用电、垃圾收集处理池、公共排污设施、环境绿化,农家书屋、村卫生室、村公共商贸场所等公益设施的齐全,改变着村民的生活,书写成新时代的“山村巨变”。
这种变化,贫困户安国才感触深刻。在第一书记邱富彬的帮助下,种烤烟、盖猪圈、酿美酒,安国才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忙碌。看着新家不远处的那棵百年的核桃树,安国才说,有希望、更有信心奔小康。
精神之变:新的期待
去年,大象坪有个村民受到了处罚。原因是,卖烤烟后,在镇上羊肉馆里花了上千元钱请帮忙的人吃饭,违背了村里制定的消费规定。
不久前,大象坪村一些人家获得了表彰。原因是,在“四好”创建竞赛中表现突出。奖品不贵,只是棉被、肥皂等生活用品,但他们领得喜气洋洋。
“通过奖惩分明的措施和细致认真的引导,才能让群众在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后,真正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麻栗镇副镇长、大象坪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浩说。
在大象坪村委会外墙上,在村民的家中,8句话、96个字的村规民约格外醒目。其中,“提倡干净卫生,反对邋里邋遢”是村民们自己提出来的。当村里的规定和村民的自觉融为一体时,好习惯和好风气也就成了自然。
脱贫攻坚,需要精神之变。大象坪村在全村开展以“四好村”创建和“四好家庭”评选为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通过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和参与“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发挥党支部在农村的主导和摒弃迷信、攀比、不忠不孝等陈规陋习,用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倡导理性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发起讲卫生弃乱扔的保护环境行动,全村向好风气养成正在迈开大步前进。
在大象坪村,家家户户除了有“六件套”外,还有镇上发放的“小五件套”。扫把、撮箕、垃圾桶、拖把、毛巾,大象坪用最实用的物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习惯。
在大象坪村采访,最让人难忘的是村里和村民对教育的重视,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教育营造“好风气”蔚然成型。
45岁的贫困户鲁阿牛的二儿子在成都读大学,小儿子中考考了643分,现在在西昌川兴读高二。说起娃娃,一个人养活一个家且患有骨质增生等疾病的鲁阿牛有辛酸、更有自豪。“以前家里穷,小儿子一个星期120元的生活费给起都困难。娃娃哭,说我那么辛苦,要是累死了自己读书有啥用。我说,现在社会、政策扎实好,咋个也要把你供出来。有了文化,以后啥都好了。”
如今,有了好政策,再加上村里干部的帮助,鲁阿牛搬进了新家,靠着租地给别人和自己养羊的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她说,还要使劲,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