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西,向来青山绿水!地处府河之源的郫都区,八河并流、土壤深厚肥沃,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这片土地物产丰饶,成为川西平原上最为耀眼的明珠。传袭千年的改革精神和创新基因,郫都区大胆先行先试,扎实抓好农业农村各项改革,有力推进全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承担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改革等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为全国农业农村改革贡献了积极力量。
今日,小锦从郫都区获悉,随着“西控”战略的落地,生态、高端、绿色成为郫都区发展的时代关键词,在市委“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的要求下,如何做好土地改革,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文章,郫都区委、区政府切实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有效推进全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小锦探访一:
汇菇源生物科技基地
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供给质量
推进农业生产由“追求产量”到“量质并举”转变
清晨,在位于唐昌镇平乐村的成都汇菇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七点不到,等着收货的大货车已经在厂门口排起了长队,每天多达30吨的优质黄色金针菇从这里运往各地,供不应求。投产仅仅两个月,企业已经实现利润过百万。
按理说,金针菇不是什么稀奇菜品,而这里的金针菇为何如此抢手?
“市场上最好卖的金针菇是哪种,吃起来又脆又化渣的,对不对?我们生产的金针菇正是如此,比其它的金针菇都脆。”企业董事长李宗堂一语道破“天机”。
黄色金针菇,是李宗堂非常看好的唐昌本地的一种老品种菌菇,基础好,但也需进行技术改良。为解决市场所需的“脆”,李宗堂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教授作指导,结合自己从业多年的经验,组建了自己的技术团队,研发了整套的技术标准和所需生产设备,项目总投资将达到1.2亿元,实现生产数据的自动收集、设备的自动控制、数据的自动传输等生产全程的智能化、自动化,从而实现金针菇产品的质量标准化,达到市场对“脆”的严格要求。
依托郫都区电子信息产业和双创基地的成果转型发展,汇菇源也成为全国首创且唯一一家以智能化生产方式生产黄色金针菇的企业,也是金大洲、海底捞等全国知名食品、餐饮企业重要的供应商。
“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汇菇源项目的成功运营,是郫都区大力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的结果,今年以来,结合本土优势优质农产品资源,郫都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设施农业、高端种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正在着力打造四大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如,围绕唐元韭黄(韭菜)产业,加快打造辐射带动能力1万亩的出口加工基地;围绕永盛生菜、锦宁韭黄、战旗杏鲍菇等特色产业,加快打造辐射带动能力1万亩的特供基地;围绕川菜产业和豆瓣产业,加快打造辐射带动能力3万亩的集团专供基地;围绕友爱镇海棠花、郫筒街道杜鹃花赏花基地建设,提升12万平方米川派盆景博览园,促进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辐射带动能力3万亩的赏花观叶基地建设。
小锦探访二:
湖西岛成都有机农庄项目
打造绿色有机基地
培育郫都农业品牌
注册“天府水源地”农业公共品牌商标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郫都区地处成都饮用水源保护区,也是成都“西控”战略的重要区域,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也是郫都区肩负的重要使命。
走进位于安德镇泉水村的湖西岛成都有机农庄项目,成片的蔬菜大棚里,茄子、西红柿、四季豆等当季蔬菜正在茁壮成长,通过安装在园区里的物联网监控系统,技术人员随时掌握每个大棚里的温度、湿度等技术指标,而公司的两台大型运输车刚从北京返回,准备将刚刚采摘下的西红柿、黄瓜等有机农产品运往深圳。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产自郫都区的有机农产品卖到了每公斤55元,项目负责人感慨道:“郫都的水土太好了,产品非常受欢迎。”湖西岛有机农庄(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供应商,从生产到运输,不远千里、不计成本,为何将基地选择在了郫都?
湖西岛有机农庄相关人士给出了答案:安德镇泉水村地处成都市饮用水源保护核心区,拥有纯净的水质和肥沃的土壤,为有机蔬菜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天府水源地”这个金字招牌,也为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增加了砝码。目前,湖西岛有机农庄总面积达600亩,建成连栋大棚35.5亩,年生产有机蔬菜量达2400吨,年产值约3000万元,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就业,带动农民年均增收1700余元。
值得关注的是,湖西岛有机农庄还坚持“留青山绿水保餐桌安全”的理念,打造了智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绿色生产,也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责任,确保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进入市场。
作为水源保护区,推行绿色有机的生产方式,可实现多赢的效果,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地方品牌的有力推广。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直以来,全区农业产业坚持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打造了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检测体系,培育郫都农业品牌。按照工作计划,2017年将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完成“天府水源地”农业公共品牌商标注册,多渠道推进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同时,还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宣传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打造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镇,积极营销推介特色农产品。
小锦探访三:
成都多利农庄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
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田园的清新混合着美式咖啡的醇香,坐在多利农庄的LUX咖啡厅,窗外是整齐的有机农田与大片荷塘,这样的“混搭”令游客们身心放松,享受着回归大自然的美好。自从今年3月,多利农庄核心示范区建成开放以来,慕名而来的考察团队、各地游客可谓络绎不绝。
成都多利农庄项目负责人张同贵介绍,多利农庄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质量效益为核心、绿色发展为根本、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品牌化”的理念,确定了“市民农庄”“乡村创客”“造梦乐园”等建设主题,激活都市农业的多业价值、乐游价值和安居价值,打造集农业休闲康养于一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六次产业全链条增值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和“宜业宜游宜居”的都市有机农业小镇,形成产村相融、三产互动、城乡统筹的综合示范效应。
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思路办法,在郫都区,推进融合发展,采取三次产业联动打造的新农村新景点随处可见,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成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友爱镇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正积极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新民场镇,积极开发中国旅游双线原点地理资源,整合辖区花卉种植、现代有机农业基地等资源,着手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
“我们正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努力推动三次产业联动的‘第六产业’发展,重点推动乡村旅游、川菜食品、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着力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围绕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农业示范带和川菜工业旅游景区建设,结合集中连片发展的农业和林业大田景观,全区正大力发展农家乐、民俗客栈和乡村酒店,加快打造集川西民居、特色林盘、农耕文化、农业体验、工业参观、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第六产业”,推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力争2017年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值13.7亿元,接待游客超过65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