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论今一杯茶
品一杯雅茶留唇齿茶香,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解释茶,古称荼苦近称茶,今古形殊义不差。茶字是《诗经》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荼字,但我今天要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解释茶,来与大家分享心得。茶味是诗词的神韵,而诗词无佛,则诗词无灵无境无气无味,茶道与为文之道,为佛之理密切相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茶文至此极境,功名利禄色欲俗念,何以再求,心即佛而茶是心则茶即佛,清灯古寺,佛法无边。茶清如露心洁如佛,佛者茶也,禅茶一味共参禅机茶理,静为佛之首空为佛之本,苦为佛之身隐为佛之理,欲守佛道必参苦禅,欲破苦念必习苦茶,茶者真佛也,中国茶道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它表现为四大理念:天人合一物我玄会是哲学基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人文思索,涤除玄鉴澄怀味象是审美诉求,道法自然保合太和是茶道美学的基本法则,四大支柱互相依存,共同构筑着茶道美学大厦,茶人们既创造美,也可欣赏美。
茶字的字形是,草字头,下面是个木字,中间是个人字。人在草木中,也就是在大自然之中。在自然之中的人,也是最为自然的,这就是柳绿花红,这就是眼横鼻直,这就是春来草自青,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当我们放下闲事,放下杂念放下贪欲,就可以欣赏自然的柳绿花红,欣赏我们自性的无尽宝藏。古人说人非有品不能闲,只有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品位,我们才能成为一个茶人,一个禅人一个觉悟的人,中国文化中,把饮酒叫做醉乡也就是沉醉的世界,把饮茶叫做醒乡,也就是清醒的世界,从醉乡到醒乡,就是从沉醉的世界到清醒的世界,从烦恼的世界到觉悟的世界,茶道起源于唐代的民间,经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和传播,形成了一种文人茶道它是茶道的精髓,在唐代繁华的社会里,物欲横流,很多人追求一种奢华的物质生活,物精极衣精极屋精极是他们的生活目标,人们相互争斗和倾辄。社会流行着奢侈和虚夸之风,当时有正义感的文人士大夫们,对这种奢华之风非常不屑,他们常聚在一起品茶、探讨茶艺、博古论今无所不谈。
茶道创始人陆羽著有《茶经》一书,陆羽用自己的一生从事茶文化的研究,他对茶叶的栽培与摘采;茶具、茶器的制作;烹茶时水源的选择;烹茶、酌茶时身体的动作进行了规范和总结,并赋予茶道一种特殊的文化内函,即饮茶、赋茶、以茶示俭、以茶示廉,与文人茶道的精神是极为吻合的。禅最大的特点是一种真善、顿悟、自然、超越,而忌人为和做作,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陆羽乃茶人开悟的先驱。《新唐书》将他划入隐逸一类,为其立传。记载他在茶友文士的聚会上,会若有所思,旁若无人;有时会在宴会中间不打招呼地自动离席;有时狂呼,有时大笑;有时又在山中、林间不停地走路,自己却全然不觉……正是这种我行我素,如神似仙,不同凡俗的性格特征真正地将他带向唐代第一大茶人的境地。不仅其思其行,且其身心亦全然融入了湛然的了无分别的境界。正因这份天真、这种自然才使其成为真正的茶道祖师,这一切源于茶道与佛教在文化底蕴上有同样内涵:阴柔、静寂、清旷、安详而又端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法喜禅悦并非出家人的专利,亦为茶人之一大精神享受。先有禅定后有禅宗;先有茶人的以茶明德,以茶助悟,后才有《茶经》问世。
文人茶道在陆羽茶道的基础上溶入了琴、棋、书、画,它更注重一种文化氛围和情趣,注重一种人文精神,提倡节俭、淡泊、宁静的人生。茶人在饮茶、制茶、烹茶、点茶时的身体语言和规范动作中,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中,享受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没有躁杂的喧哗、没有人世的纷争,只有鸟语花香、溪水、流云和悠扬的古琴声,茶人的精神得到一种升华。它充分的反映了文人士大夫们希望社会少一些争戈,多一些宁静;少一些虚华,多一些真诚。茶具的朴实也说明了茶人们反对追求奢华的风气,希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可以说“文人茶道”是一种“艺”(制茶、烹茶、品茶之术)和“道”(精神)的完美结合。光有“艺”只能说有形而无神,光有“道”只能说有神而无形。所以说,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品德的人是无法溶入到茶道所提倡的精神之中的,茶道被文人视为一种陶冶心性、体悟人生、抒发情感的风雅之事,有独酌自饮的清幽,也有集会联谊的雅趣。
整个下午都坐在阳台上,看着门外的天空象箩面一样匀而细密地飘雨,久违了这种清清爽爽凉凉淡淡的感觉,此时的淡是一种意境,人淡如茶,是过滤了喧嚣、纷扰、名利、爱恨后的宁静,是心静如水的淡然,就这样悠悠的感受一份属于自己的情怀,心如雨后的原野一样宽广纯净温润清爽,听着儿女天真烂漫的欢歌笑语,温馨弥漫心底,捧一杯清茶,看茶叶在杯中竞相浮起又翩翩沉落,沉浮间感悟人生的真谛,人生如茶,人生如雅茶,清香伴着苦涩,如红尘烟起烟灭,如世事云卷云舒,人生如此纷繁复杂又如此淡泊简单,含一口绿茶,咀嚼茶叶的苦味,品味茶的精髓,茶如人生,会苦一阵香一阵,剩下的就是清淡平凡,品平淡的清茶,过平凡的人生,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像,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什么。茶中有水水中有茶,互相浸透浓浓淡淡难分离,苦也不会苦一辈子,即使是杯苦丁茶,会品的人也能品出芳香品出甜美。
鸟儿在叫,它藏在青绿的树叶里,叽叽喳喳在这喧闹的夏里热闹。高高的槐树,一排排笔直的站立在路旁,看来来去去的行人与车辆,看滚滚东去的江水,它同样看着坐在树下的我,我已经坐在这里很久。槐树的上面仿佛就是烈阳,在这盛夏的午后,我唯一需要躲避的热情。但它此时,忘情的燃烧着自己,试图点燃我,怎么可能?我需要的只是,透过树叶的斑驳,而不是直接罩在我身上的阳光。佛与茶的共同诉求是心,是感悟,是顿想,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协调。佛要清除人类心灵的杂尘,茶则是洗净上面的污垢,不留一丝细痕,茶是人神佛共同的饮品,是天堂人间地狱一致的灵魂净化剂身体洗礼水,佛僧自古习文、诵经、品茗,佛文化中凝铸着深沉的茶文化。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具神韵,佛为众生茶蕴万象,佛度俗人茶净苍生,一佛一茶如水光山影自然相生。(王仕彬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