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设计方法要执行“三远”原则:所谓的“三远”是由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叠石掇山,虽石无定形,但山有定法,所谓法者,就是指山的脉络气势,这与绘画中的画理是一样的。大凡成功的叠山家无不以天然山水为蓝本,再参以画理之所示,外师造化,中发心源,才营造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假山作品。在园林中堆叠假山,由于受占地面积和空间的限制,在假山的总体布局和造型设计上常常借鉴绘画中的“三远”原理,以在咫尺之内,表现千里之致。
高远: 根据透视原理,采用仰视的手法,而创作的峭壁千仞、雄伟险峻的山体景观。如苏州耦园的东园黄石假山,用悬崖高峰与临池深渊,构成为典型的高远山水的组景关系;在布局上,采用西高东低,西部临池处叠成悬崖峭壁,并用低水位、小池面的水体作衬托,以达到在小空间中,有如置身高山深渊前的意境联想;再加上采用浑厚苍老的竖置黄石,仿效石英砂质岩的竖向节理,运用中国画中的斧劈皴法进行堆叠,显得挺拔刚坚,并富有自然风化的美感意趣。
深远 : 表现山势连绵,或两山并峙、犬牙交错的山体景观,具有层次丰富、景色幽深的特点。如果说高远注重的是立面设计,那么深远要表现的则为平面设计中的纵向推进。在自然界中,诸如由于河流的下切作用等,所形成的深山峡谷地貌,给人以深远险峻之美。园林假山中所设计的谷、峡、深涧等就是对这类自然景观的摹写。
平远 : 根据透视原理来表现平冈山岳、错落蜿蜒的山体景观。深远山水所注重的是山景的纵深和层次,而平远山水追求的是逶迤连绵,起伏多变的低山丘陵效果,给人以千里江山不尽、万顷碧波荡漾之感,具有清逸、秀丽、舒朗的特点。正如张涟所主张的“群峰造天,不如平冈小坂,陵阜陂,缀之以石。”
上述所讲的“三远”,在园林假山设计中,都是在一定的空间中,从一定的视线角度去考虑的,它注重的是视距与被观赏物(假山)之间的体量和比例关系。有时同一座假山,如果从不同的视距和视线角度去观赏,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因地制宜原则:对假山建造的形态大小、石材质地颜色的选择,都要和周边的地形地貌、房屋建筑相协调,因为”山,骨于石,褥于林,灵于水”。山石的用料和做法、实际上表示一种类型的地质构造存在。在被土层、砂砾、植被覆盖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感受到山林的外形和走向。如覆盖物除去,则”山骨”尽出。因此,山石的选用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与整个地形、地貌相协调。例如说,规划要求是个荒漠园,就不宜用湖石,因为那里水不多,很难找到喀斯特现象。项目地只要有石头、无论形状如何,只要质地坚硬,就可以作假山石用。关键在于建造者的独具匠心。这样既能节省成本,和周边环境也协调。
尊崇风水的原则:中国的风水学,是在自然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由中国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实践、思考和感悟而建立的人与自然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理念。并把这一原则贯穿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造就了东、西、南、北中多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建筑景观和文化。所以说中国传统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它具有了我国古代哲理、美学、心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等诸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风水理论,在景观方面,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在环境方面,又格外重视人工自然环境与天然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风水理论的宗旨是,勘察自然,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于人的身心健康及行为追求的最佳建筑环境,使之达到阴阳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至善境界。并非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设置假山。一般来说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北方、东方、东南、西南四方,此四方为过路阴阳喜见砂方;另一个就是在玄空星盘上山星生旺之方,这些方位须根据园区的具体方向再做确定,一般须参照风水原则慎重考虑,大小方位和形状皆有一定的讲究并,须注意区域内的完整与协调。
风水学上都是以易学为基础,一个世界平面都分八方,所以一个区域也一样,。西边为〈损〉卦。尽量不要选建在这个位置。假山如果建在吉利方位,他的吉祥可以发扬光大,建在风水有缺损的地方可以弥补风水上的不足,如前方一片开阔则为空,不利藏风聚气,可在前方建一圆头假山做风水案山用,傍一半月形水池,这是对当地风水不足的完美补充。当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而应根据大门朝向,用罗盘锁定七星临八卦的具体方位,才能定夺。不要在大门前修建那种险峻尖兀的假山,这是人工建造的形煞 ,而大门前的假山瀑布则是典型的流泪水,反而为新增的恶煞。所以建假山一定要慎重,造得不好为新增的恶煞;造得好则为挡煞,可以化害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