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廉变腐易,由腐变廉难。腐败,无论大小,都是用公权力谋取个人利益、个人方便。“微腐败”虽小,有可能是一盒烟,也有可能是一盒茶、一瓶酒,但它危害极大。 “微腐败”虽小,但它损害了党的形象。党的大政方针落实在基层、执行靠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村社干部。如果乡镇、村镇干部面对送烟、送酒、送茶的群众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势必对不送烟、不送酒、不送茶的群众态度冷淡冷漠甚至“不屑一顾”、爱理不理。在群众眼中,党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吗?党的干部何时变得分三六九等的区别对待、区别办事了呢?这会让党的形象在一个个“微腐败”上被一次次损害。 “微腐败”虽小,但它拉远了党群关系。随着反腐败的纵深推进和“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工作转向,一些窗口单位工作人员、一些基层干部不敢明目张胆接受群众递烟送茶,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消极怠慢、态度冷漠、爱理不理,可以用“慢、拖、冷、推、挡”来形容。这些“慢、拖、冷、推、挡”的“微腐败”现象,久而久之就会拉开党群关系,让群众敬而远之,一步步损害几十年来辛苦建立起来的党群血肉联系。 “微腐败”虽小,但它不利于干部成长。如果“微腐败”遍地成风,成为一种常态,那就形成了“破窗效应”,让那些清正廉洁的干部成为“异类”,会遭到同行白眼、遭受同行排挤。在干部成长中,这部分“异类”干部往往不得“人心”,往往会因不得“人心”而不被组织发现、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