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坚持无偿献血17年
南充晚报记者祝真珍/文李鹏宇/图
“虽然我已经不能再献血了,但我要捐献眼角膜,让更多的人看到世界,看到光明……”10月10日,在市中心医院第二住院大楼的消化科病房里,41岁的陈科宇在《四川省遗体组织捐献登记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亲人和志愿者的见证下,他终于完成了自己和妻子的约定。
正值壮年查出癌症多脏器转移
41岁应该是个意气风发的年龄,但对陈科宇来说,病痛不仅把他折磨得瘦骨嶙峋,不成人样,甚至还将夺去他年轻的生命。
2015年年底,身体一向健康的陈科宇总感觉自己的腹部不适,并且日渐消瘦。但因为工作繁忙,去医院检查的计划也是一拖再拖。直到2016年2月,疼痛难忍到再也不能硬撑的陈科宇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医院,而检查的结果让所有的人都不敢相信。
正值壮年的陈科宇被确诊为胃癌,当时就住进了医院,很快进行了胃全切手术。
“手术后他身体恢复的情况还不错,几次复查也没有发现癌细胞转移,体重也渐渐增加。我们以为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妻子蒙娟告诉记者,气色一天比一天好的丈夫在今年9月,到重庆复查的时候,却发现癌细胞有转移的迹象。当医生打开陈科宇的腹腔时,发现他的多个脏器出现了肿块,已经无法进行手术切除。
从重庆回来后,陈科宇就一直住在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蒙娟告诉记者,丈夫在患病前,体重有80公斤左右,如今的体重不到50公斤,“他现在已经不能进食,只有靠每天输营养液,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我看着实在是心疼啊。”说到这,蒙娟忍不住哭了起来。
身患重病仍不忘尽可能帮助别人
当谈到到为什么会有捐献眼角膜的想法时,一直躺在病床上默不作声的陈科宇轻声地告诉记者,这是他和妻子的约定。
原来,在陈科宇被确诊为胃癌的时候,夫妻俩就有了捐献遗体和器官的想法。
“过去,总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幸福,直到有一天不幸降临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所以如果在去世后还能帮助别人,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就当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延续自己的生命吧。”陈科宇告诉记者,当他们把捐赠的想法告诉给亲朋好友的时候,大家除了感动之外,无一例外地都表示支持,并积极帮忙联系相关部门。
10月10日,四川省红十字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的南充志愿者,带着遗体组织捐献登记表,来到了陈科宇的病房。接过《四川省遗体组织捐献登记表》,陈科宇仔细地看了起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与妻子蒙娟一起,分别在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谢谢你们帮助我和蒙娟完成这个心愿,如果还有时间,我还想做更多的事情……”陈科宇吃力地说道。
无偿献血他默默坚持了17年
如果说承诺捐献遗体器官是陈科宇和妻子共同的善举,那么坚持17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16000毫升,便是他帮助他人的另外一种方式。
记者了解到,陈科宇是南充市中心血站的一位采血一线工作者,为了保障全市所有医院患者用血,他和同事们每天天不亮就要分散到市辖三区的采血点,以及各个企事业单位,等忙完一天的采血工作回家时已是深夜, 而不能按时吃饭也是常有的事情。
用妻子蒙娟的话说,陈科宇几乎没有周末,一个月有30天的话,他有29天都在外面。
并且从2000年开始,陈科宇便开始无偿献血,直到患病后才终止。他多次获得全国以及省市的无偿献血奉献金银铜奖,他还带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参加到无偿献血队伍中。
陈科宇说,自己坚持无偿献血17年,是为了救治更多的生命。“将眼角膜捐献,让患者重见光明,将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用作医学研究,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记者手记
人生有终点,行善无止境。年轻的陈科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妻子也成了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虽然,陈科宇做的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却在用行动传递着爱心和善行。他和妻子共同签下遗体组织捐献登记表,也许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贡献,但正是这个贡献,让他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延续。
2017.10.13《南充晚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