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隆昌市城关职业中学。校门口的LED屏幕,一股浓浓的学习氛围扑面而来。
今年38岁的郑慧供职于此。2006年,郑慧从乡镇学校调到城关职中,从事职业教育已有11年。2014~2016年,她先后被评为隆昌优秀妇女工作者、隆昌优秀班主任和内江市网络文明优秀志愿者;2017年,她获得内江市优秀教师称号。
谈起职业教育工作,她感慨不已——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隆昌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城关职中整体搬迁到现址,借助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全校教职员工拼搏进取,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育人环境更加优美。
2013~2015年,郑慧担任学校机械专业的班主任,2017年转岗到汽修专业,继续担任班主任。“我所在的班级,就读学生中,有一半是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接班人,除了教会他们职业技能,还需要倾注爱心,增强其自立自强的信心。”郑慧说道。
2013级机械1班的彭前程,家住金鹅街道光星村,父母离异后,父亲在广州打工,母亲外出无音信,彭前程由在家务农的爷爷抚养长大。有一次,他在晚自习时发高烧,郑慧得知后,赶到学校带他去看病拿药,为他付药费。在她的帮扶下,彭前程变化很大,文化成绩有了进步;在实习时,他不怕苦、不怕累,受到专业老师的表扬。如今,彭前程在重庆上班,月薪3000元左右。前不久,他的爷爷专门给郑慧打电话表示感谢。
刘延源是一名活泼聪明的学生,担任学生会主席,爱交际、会画画、写一手好字,每一期黑板报由他一人主办,但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郑慧及时和刘延源的爷爷电话沟通,并经常和他谈心,鼓励他读高考班。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刘延源刻苦学习,考上了理想大学,后来又报名参军去西藏,实现了人生理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发展至今也迎来了最好时期。
为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学校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开办订单班,学生定时到公司企业进行教学实践、跟岗实习及顶岗实习,每年为社会培养近800名合格的建设者。
“作为职教人,我将牢记‘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社会文明进步育人’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技能的劳动者,为隆昌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郑慧表示。(本报记者 李忠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