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珙县巡场镇田坝村两姐弟因“在猪圈上做作业”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半年多过去了,他们情况如何?
新年伊始,宜宾珙县巡场镇田坝村熊登钰、熊登华姐弟家里挂起了猪头肉,干果、水果等年货应有尽有,新家外的红灯笼格外耀眼。“在新家过的第一个新年,我们放了很多鞭炮来庆祝。”熊登华说起新家很激动。
修新房、搬新家、办年货、穿新衣……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样的生活对于今年才14岁的熊登钰,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由于家庭生活贫困,多年前,母亲外出务工,从此失联。雪上加霜的是,2016年1月,父亲去世,姐弟俩只能由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和条件不好的叔父抚养。这样的境况下,温饱已属不易,更别说修新房。
谈起以前的老屋,熊登华撅起嘴说:“以前我们的房子是土墙,一下雨就漏水,一到冬天就漏风,做作业的地方还挨着猪圈,又臭又吵……”
日渐苍老的爷爷奶奶也十分担心两个孩子的未来:“以后我们去了,他们可怎么办哟。”
2014年,熊登钰姐弟一家被正式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姐弟俩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得以解决;2017年初,在宜宾市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熊登钰家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之列。贫困户每人补贴2万元,几乎没怎么花钱,熊家的新房建起来了。
“搬新家住好房以前对于我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但是大家却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个梦。”熊登钰说,“县上、镇上的叔叔阿姨三天两头往家里跑,帮助解决困难;亲戚邻居无偿帮我们,经常干到晚上10点多。”说到这些,熊登钰有些哽咽。
2018年1月,姐弟俩如愿搬进了新家。新家宽敞明亮,客厅、卧室、卫生间一应俱全,面积共计75平方米。门前的一副对联,表达了姐弟俩的感恩之情:“喜庆乔迁感谢党恩情入住新居全靠政府帮”,横批为“恩重如山”。
“对孩子的帮助不仅要体现在物质上,精神帮助也很重要。”田坝村第一书记孙守刚介绍,帮扶联系人定期对两个孩子进行走访,了解孩子生活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关心和帮助。去年下半年,珙县夏令营活动还带两姐弟到广安、重庆等地参观学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珙县总工会、四川酒都阳光服务队等部门和社会团体也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帮扶,让姐弟俩生活无忧,安心读书。“我希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熊登华暗暗下了决心。
在宜宾,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的不止熊登钰姐弟。据了解,2017年,宜宾市共有180个贫困村退出,6.75万贫困人口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建成安置住房10454户,37000余人因此搬进了新家、住进了新房迎接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