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228|评论: 9

西充县发现“三苏”一支后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四川西充县鸣龙镇“苏氏宗祠”修缮工程竣工,根据重修的苏氏《族谱》发现,当地苏姓是“唐宋八大家”中“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其中苏轼,即苏东坡)一支后裔的集中族居地。
据了解,苏氏宗祠位于西充县鸣龙镇宫子山村,该祠房屋脊梁上有“大清光绪六年庚辰”文字记载,表明该宗祠建成于清光绪6年(1880年)。祠堂呈三合院结构形式,保存有堂屋一间和左右耳房、左右偏房、左右侧房各一间共七间房屋;其所属清代铭匾幸存,匾正面为“眉山一脈”四个大字,“脈”字虽已大部丢失但铭文完整。其记载“我祖三苏,昔居成都眉州,自宋由元及明,迁居川北白马铺鹁鹄嘴李桑坝;远祖凤山公后裔嘉祯子仕英孙正还偕胞弟正权、正元、正林,自圣朝康熙二十二年卜居於西乡万张沟,至今传十一世矣,而合族建祠于兹。恐代远年湮,数典忘祖,特竖匾额,以溯其本源云”。
鸣龙苏氏后裔、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苏克和介绍,该祠修缮前,堂屋外有镂空雕垂花柱装饰和房梁上有“总领·文生·苏以霖,督工·长秀、长庚、如全、绍富、长庆、长兴、大发、国佐、泽远、星荣、毓政、毓芮、全盈、全盛、荣华、全易、泽林、凤仪、毓连、长福、星富,文生·秉钧偕姪玉森·沐手敬书”文字,记载内容显示其为苏氏家族祠堂。2017年6月,在对祠堂进行修缮过程中还发现堂屋内脊梁有“大清光绪六年庚辰孟冬月廿九日榖旦四房共建宗祠世代荣顯科第緜長者矣謹題”和托梁上存有家族分为四房共计166人的姓名、族人分居地和迁居地等文字记载,从而更加确定该建筑是苏氏家族祠堂的地位。
著名“苏学”专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教授舒大刚,对祠堂相关资料和图片进行鉴别后认为,西充发现的苏氏祠堂牌匾与“三苏”故里眉山市发掘文物《苏符行状》中记载苏轼嫡孙苏符晚年归蜀,形成了历史连贯并提供了佐证。“从牌匾记录来看,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当地就有苏氏族人定居并迁徙他乡。苏符后裔所题写的祖籍牌匾表明,当地苏姓为苏轼后裔的真实性极高。”舒大刚表示,对这块清代牌匾分析,其题写内容为自书传世体例,基本可判定非旁人所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3-1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3-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小成都之称的鸣龙有一支“三苏”后裔

发表于 2018-3-2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可思议

发表于 2018-3-2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发表于 2018-3-5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3-2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事,必须点赞
jcg

发表于 2018-4-10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收集的文物比眉山差多了,继续努力。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