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近日已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成为我省首个纳入全国采煤沉陷区支持范围的县。根据方案,华蓥市将实施45个治理项目,总投入68.51亿元,其中2018-2020年计划投资46.96亿元。 作为“川东煤都”,在八九十年代高峰期,华蓥市有近200户煤炭企业,年开采能力超1000万吨。而近年煤炭资源逐步枯竭,众多煤矿企业关停并转,目前全市仅有5户煤矿企业,产能缩减至每年186万吨。 据了解,华蓥市采煤沉陷区主要分布于禄市、天池、阳和、观音溪、溪口等11个乡镇,总面积76.66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16.5%,涉及人口近11万人。根据方案,华蓥市将沉陷区分为禄市-天池-红岩、华龙-双河-古桥等四大片区,实施避险搬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接续替代产业平台建设。 “沉陷区居民避险搬迁是重要内容。”华蓥市发改局副局长尹剑波表示,采煤沉陷区仍有2433户住房存在安全隐患,需实施避险搬迁1440户。他表示,接下来,还将对沉陷区受损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修复,包括规划建设城市道路9.5公里、建设产业大道38公里、生产便道108公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生态环境修复也正在进行。2月27日,在华蓥市观音溪镇,万余亩油樟长出新叶,昔日采煤沉陷区一片郁郁葱葱。在观音溪镇,曾有10多家煤矿同时开采,采矿造成地下水渗漏、水土流失和石头裸露。“因为缺水,居民生活不便,庄稼也没法生长。”观音溪镇党委书记杜险峰说,近年来煤矿逐渐关闭,镇上最后一家李子垭煤矿也于去年关停。 “为了恢复植被,近几年引进业主种植油樟。”杜险峰介绍,油樟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用途广泛,通过技术改良,适宜石漠化地区栽种,目前全镇已种植1.1万亩,当地的石漠化治理也取得成效。 这是华蓥市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整治的缩影。华蓥市发改局副局长尹剑波介绍,将通过植树造林、修复河道等方式,改善沉陷区生态环境质量,包括整治石漠化土地23平方公里、整治废弃矿渣6.2万立方米、治理地质灾害点209处、矿山复绿50平方公里。此外,为推进产业升级,华蓥还将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玄武岩新材料产业园和高兴物流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