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也是大清早就接单的美团打车司机。他告诉AI财经社,前两天,一位朋友在南京西路看到一块广告牌:“3月21日,美团打车登陆上海”。朋友特意拍下来发给他。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太久。
王师傅算了一笔账,以前开滴滴时,每天跑20单,才四五百元,除去平台抽成、维修保养等费用,落到手里不过200多元。现在跑美团打车,每月的收入能达到1.5万元。 他笑着说,为了专心接单,很多开快车的朋友,把滴滴客户端都关掉了。 由于美团对车辆的要求非常严格,车上还必须提供饮用水、雨伞、充电插头,王师傅狠下心,花14万元买了一辆新车。 王师傅称,有的外地司机甚至找渠道花1000多块钱,在打车平台上注册成相同号码的沪牌——这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他们确信最开始的一段时间,能赚不少。只是,他们不知道美团打车的补贴政策会持续多久。 司机们的担心很快变成现实。上线当天,美团就被上海市交委联合多部门指出,美团打车平台的相关数据信息需按规定接入网约车行业监管平台,并且网约车运价应实行明码标价,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言下之意是,美团的“低价打车”“一元钱出发”等字眼,均不能出现在广告宣传以及实际的操作中。 多位网约车行业的从业者告诉AI财经社,美团被约谈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滴滴出行、嘀嗒拼车都曾在网约车新规之后遭遇过约谈,这都是其他公司已经“踩过的雷”。 一位滴滴前员工告诉AI财经社,网约车新政出台之后,滴滴根据出租车的定价规则重新调整了定价系统,也基本避免了“低价”“降价”这一类说法。 但对于已经酝酿了一年多的美团来说,未免有些太不谨慎。不仅是干扰市场定价、美团打车司机端的资质和数据接入问题,其出租车业务中的感谢费、顶灯状态转换、目的地显示功能等,都违反了此前上海市政府的明文规定。 命途多舛的美团打车 如今的美团打车看起来有些心急。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这家公司的打车业务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张都受到了阻碍。 今年1月12日,美团打车原计划将滴滴的大本营北京,作为其业务扩张的第一个城市。但临上线前,却被北京市监管部门叫停。 据一位美团打车内部人士透露,美团打车原计划近期也在北京站上线,但由于政策因素影响,再次被推迟。该内部人士还称,去年上半年南京上线之后,美团打车的多个部门已经储备了8-10 个城市的人手,但由于扩张计划开展得不太顺利,不少员工的工作量一直不饱和。 上海站上线之后,最重要的一站——北京,还是被提上了日程。AI财经社获悉,美团打车已经拿到了北京市场的运营牌照,上线时间定于3月底。但对这一日期,多位消息人士仍表示了疑虑。因为在此之前,美团打车北京站的上线已经出现了多次跳票。另外,美团扩张计划中的成都、杭州、温州、福州、厦门等城市,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拿到了运营资质。 上演了一次又一次的“狼来了”之后,司机们的态度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多位北京的快车司机表示,现在大家对于美团的信任感有所下降,不过他们仍愿意在上线初期试试美团打车,因为抽成低,且补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