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以“新时代新经济:三医+大数据/Al”为主题的创业天府.菁蓉汇专场活动在温江区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是菁蓉汇首次走进产业功能区和园区,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德岳,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医学院、成都师范学院、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生物医药与大数据企业、创投机构、创新创业载体代表等600余人齐聚一堂,共商创新创业发展大计,共话“三医+大数据/AI”美好未来。
本次活动分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产业生态圈主题分享、成都医学城精准医学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三个环节。
高校院所是创新能力的源头,企业是决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意义重大。围绕这一主题,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亚非,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安胜分别作了精彩演讲。
围绕产业生态圈建设,结合“三医+大数据/AI”发展趋势,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原副校长魏于全,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颜德岳,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科研总裁陈曙辉,分别以基因治疗在人类疾病治疗上的应用与产业化、逆转肿瘤对顺铂的耐药性、赋能中国新药研发为题作了主题分享。
去年以来,温江区积极探索实践“一个脑袋两只手”协同创新模式,密集与上海交通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四川大学等15所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推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结成发展共同体。此次活动现场,又有两个校企地协同创新项目签约。西南交通大学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包括西南交通大学(温江)众创空间、西南交通大学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温江)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现代中药提取平台、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西南分中心。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温江区委、区政府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出台了成都最优厚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最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成立了由35名知名院士专家组成的成都医学城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搭建好高层次人才综合性服务平台,温江区今年又提出了“三个五十”发展构想,即选取50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层次战略合作,开辟人才服务快车道;聘请50名人才大使,发挥行业领军人物优势,形成高端人脉网;联系50家高校院所,为招才引智储备人才,架起校企沟通桥梁。活动现场,温江区委书记王道明为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安胜,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大学原副校长李光宪,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红兵,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健梅颁发温江区人才大使聘书。
本次活动的又一大看点无疑是成都医学城精准医学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参加决赛的11个项目均是从初期报名的100余个优质项目通过为期半年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深圳三场复赛中脱颖而出的,涉及分子诊断、医学影像、生物组学、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经过激烈角逐,最终6个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共揽得17万元奖金,项目落地后还将获得最高45万元的创业资金支持。
“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措并举汇聚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的创新资源,加快构建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以“三医融合+”为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努力使温江成为健康产业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聚集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健康产业新经济企业“想进来、宜生存、离不开”的创新型城市。”温江区新经济和科技局负责同志阐述道。2015年,该区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医学为“创新中心”、医药为“价值中心”、医疗为“需求中心”的“三医融合”发展理念,此后又主动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跨界融合趋势,进一步升级打造“三医+大数据/AI”产业体系,以生命健康产业的云状和链状协同,形成面向未来、跨越发展的竞争优势。
目前,温江依托成都医学城、成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成都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三大新经济空间载体,聚集了药明康德、科伦药业等300余家“三医”行业领军企业和上下游协作企业,引进了四川大学新药研发中心、中科院创新药物研究与转化平台等15个重大创新平台项目,2017年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与此同时,温江还出台了比肩上海张江、武汉光谷等先发地区的产业扶持政策36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30条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25条,200万㎡专业创新载体和110万㎡人才公寓正如荼建设,建立知识产权法庭为创新成果“保驾护航”、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为智慧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的全景服务体系,确保新经济企业总量年均增速超过20%,为“三医两养”产业装上不竭的“动力引擎”。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