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江西南昌某“海洋王国”开馆,票价为25元/人,活动宣传页面上印有刺豚、海星与七彩吊等海洋生物,游客纷纷慕名前往。到了现场,却发现着实是个坑。现场游客说,“看到几只小鱼缸,场地也是用海报围出的,与图片完全不符。”(据中国江西网报道) 类似的事情,近期也曾在河南发生过。洛阳的中国薰衣草庄园内举办的“牡丹艺术花海节”引发网友吐槽:“花了60元门票钱,本来想去看牡丹,没想到园内大部分都是塑料花。”而洛阳薰衣草庄园对于“塑料牡丹”一事发表的声明,却把过错归咎于“宣传措辞缺乏推敲,造成游客误解”,可谓是言辞苍白、缺乏诚意。 在相关事件引发民众关注之后,景区的回应大多敷衍了事,欠消费者一个诚恳的道歉。有关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回避现实存在的“照骗”现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收获游客们更多的差评。景区管理人员除了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毕竟良好的社会评价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只有消费者真正满意,才可以实现“双赢”。 2017年,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达到50亿人次,人均出游已达3.7次,旅游总收入5.4万亿。可见,行万里路、出门看世界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壮大,各类旅游乱象也是层出不穷,虚假宣传便是其中之一。景区宣传照一而再、再而三成为“照骗”,让消费者大呼上当。从洛阳牡丹“假”天下、“只有鱼缸不见鱼”,到景区泛滥的假古董、假珠宝……都在无情地消费着游客的热情与信任。只要“滚滚财源”,不要“有口皆碑”,不仅侵害了游客的权益,还扰乱了旅游市场的秩序,而景区也必将自食恶果。 “百年累之,一朝毁之。”景区应该自律,遵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学法、遵法、用法,守法,以诚信立长远。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相关从业人员须意识到:景区到处都有,真实才是旅游景点留住游客的核心竞争力。失去了真实,美丽也就无从谈起,游客也会弃而远之。真牡丹,美丽雍容典雅,假牡丹则贻笑大方。拒绝假牡丹,不要让假牡丹寒了消费者的心! 截至今年3月底,各地立案172起,处罚导游及非法从业人员70人,罚款及没收违法所得326.05万元。监管从未放松,但顽疾也是屡禁不止。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文称,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维护广大游客合法权益为根本出发点,继续锁定市场顽疾,在全国范围继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对于各地的监管部门来说,应当及时反思监管的每一个环节上是否存在盲区和漏洞,对当前存在的各种乱象深入彻查,加大执法力度,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