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80|评论: 13

[群众呼声] 对“邛人一个”跟帖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2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邛人一个”跟帖的启示
                                                                                                  凡丁
       网名“邛人一个”其实是大学文化程度的外籍年青人,就职于邛崃某所中学,我认为:一个有文化的外籍年青人能够对邛崃历史产生兴趣,并且不辞劳苦进行实地考查,这种精神难能可贵!而他的调查和发现常有独到之处,比如盘陀寺图文和古临邛城遗址——“黄泥巴墩墩”的彩照……
       2018年5月21日“邛人一个”跟帖说:“上次我到廖家窑去查看,碰到一位70来岁的大爷,他说他都在这参加过瓦罐的烧制。”
       特以此《启示》方式作回复,其醉翁之意不在酒:

       张家窑和廖家窑创烧于清早期,光绪年间当邛崃陶窑普遍复烧时就停烧了,如果此人参加过廖家窑的烧制的话,应该约有120岁才对!
       我理解1、他或许说的是他的父祖辈参加过廖家窑的烧制;2、如果是他本人的话,应是后来兴起在附近的金家窑。
       但是无论张家窑、廖家窑,金家窑,还是更早期(宋至明清)的白鹤河段的“蛮碗窑”,都属于邛窑系,而且说明宋代以后的“邛窑”一直在延烧。比如何平阳于1973年前后才参加邛崃土陶厂的工作,如今已然是:邛窑陶艺的传入。
       所以,专家过去说“邛窑”烧造工艺始于南北朝,宋代以后就“断烧”了的结论,值得推敲和重新审视!
       由于专家们过去缺乏广阔视野的考古资料,认为“邛窑”已经断烧于宋,因而邛窑烧造工艺可惜未能成功申报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认为:“广义的邛窑”不只是十方堂遗址、固驿瓦窑山遗址和西河尖山子遗址,还包括黄鹤村内的:清代张家窑和廖家窑遗址、晚清至民国金家窑遗址,更包括宋至明清的白鹤河边“蛮碗窑”遗址!
       这就需要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做超过“十方堂邛窑遗址”范围的线索调查,并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如果能够由专家改写过去的结论,邛窑烧造工艺方能够成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不过你我和大家的调查可以形成文字资料,留下雪泥鸿爪的历史线索供后人参考,不仅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责任、义务,否则造成你说的类似后果:
     “这几天在搞邛崃一中申报省一级学校(国重)的汇报PPT,脑壳都整烂了,准备再到档案局和图书馆去查一查有没有相关的老照片和文字资料。学校档案室居然连张原来主要建筑的老照片都没有,尽是些(上世纪)90年代后的各种活动照片。”
                                                                                                                                           2018/5/22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5-22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坛罐窑解放后一直在烧造

发表于 2018-5-22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凡老过奖了,我还需要向各位老师多学习。  回想一下,对于田野调查,我还是缺乏经验,应该带支笔在本子上把调查内容记录下来,录下对受访者的采访视频,形成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就像上次我到王大久老人家去拜访时,其实就该带上摄像机,录下视频。

  田野调查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些东西正在不断地消失,我们能用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便于相关专家作进一步地研究,这是一种互惠的交流方式。
IMG_20180506_145800.jpg

IMG_20180506_150723.jpg
  记得上次成都的曾老师向我打听固驿镇的南华宫还有没有房屋存在,第二天我实地去调查、拍照(我也没看清脊檩上的字),虽然没有找到有广东腔、称爷爷奶奶为“阿公”“阿婆”的人群,但还是引起了这些客家文化研究者的兴趣,曾老师亲自到固驿镇来实地考查,微信告诉我“固驿镇南华宫建于1804年,嘉庆葵酉年冬。大邑新场的南华宫只剩下一通碑,房子都没有一间了”。有收获真的是一种乐趣。

发表于 2018-5-23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平扬、何丹父子都是邛窑烧造技艺传人,其中何平扬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邛窑烧造技艺传承人,何丹为成都市级非遗传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23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pzj737618411 发表于 2018-5-23 07:26
何平扬、何丹父子都是邛窑烧造技艺传人,其中何平扬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邛窑烧造技艺传承人,何丹为成都 ...

       据知,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
       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
       非物质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
       由于邛窑“断烧”,何平扬父子属于传统手工艺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而非邛窑传统烧制技艺——尽管何平扬是省一级的
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
       而浙江龙泉青瓷技艺,则在阿联酋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次会议上,其传统烧制技艺被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是目前全世界166个入选“非遗”的项目中“唯一的”陶瓷类项目

 楼主| 发表于 2018-5-24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8-5-22 21:04
坛罐窑解放后一直在烧造

“坛罐窑”事实上是金家窑的延烧,1973年在四川省政府支持下又创办了邛崍土陶厂,按理说邛窑一直在延烧。

 楼主| 发表于 2018-5-24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广义些的邛窑,除邛崃境内的窑场外,还包括“大邑白瓷轻且坚”的大邑窑、同样烧造“省油灯”而“书灯勿用铜盏”的乐山窑,灌县窑,还有专家认可的“姐妹窑”——湖南长沙窑等。

 楼主| 发表于 2018-5-24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pzj737618411 发表于 2018-5-23 07:26
何平扬、何丹父子都是邛窑烧造技艺传人,其中何平扬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邛窑烧造技艺传承人,何丹为成都 ...

       我认为:邛窑是彩釉瓷的发源地,如果“邛窑的彩釉瓷技艺”要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不是没有可能!
       首先邛窑、龙泉窑都同样几经兴衰,龙泉窑在明代中期以后便逐渐衰弱,到上世纪初,龙泉青瓷窑火几乎完全熄灭,大窑群落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成了一片荒丘,只留下遍地的碎瓷片。一九五七年,周恩来总理批示恢复青瓷生产,龙泉青瓷才开始声名鹊起,重铸昔日辉煌。
       而“广义的邛窑”除了十方堂、大鱼村、西河尖山子、固驿瓦窑山而外,还应包括:宋至明清的白鹤河边“蛮碗窑”、清代黄鹤村内的张家窑廖家窑,以及晚清至民国的金家窑,新中国时期的“坛罐窑”,以及1973年在四川省政府支持下创办的邛崍土陶厂
       再广义一点的话,“邛窑”还包括“大邑白瓷轻且坚”的大邑窑、同样烧造“省油灯”而“书灯勿用铜盏”的乐山窑灌县窑,还有专家认可的“姐妹窑”——湖南长沙窑等。
       如果将以上“广义的邛窑”传承关系理顺来看的话,“邛窑”事实上并未“断烧”!凭借“十方堂邛窑遗址”已被列入国家级“物质类的古遗址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上何平扬父子一直在从事“邛窑彩釉瓷”的研究、创新和延烧、传承的现状,将“邛窑彩釉瓷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还是有希望的,但是须要有一批从事彩陶器生产的工匠所形成的规模!
       而本篇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邛窑”事实上自古以来并未“断烧”!如果现代人不认可的话,让后人去研究吧!

 楼主| 发表于 2018-5-24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邛窑是彩釉瓷的发源地,由于邛窑“断烧”,何平扬父子属于传统手工艺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并非特指邛窑彩釉瓷的传统烧制技艺——尽管何平扬是省一级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
而浙江龙泉青瓷技艺,则在2009年阿联酋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次会议上,其传统烧制技艺被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享此殊荣的、唯一的陶瓷类项目。

发表于 2018-5-24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鏂囩墿涓庨櫠鐡
陶瓷是个不错的方向。我先恶补一下陶瓷的基础知识。
鏂囩墿涓庨櫠鐡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邛人一个 发表于 2018-5-22 21:50
凡老过奖了,我还需要向各位老师多学习。  回想一下,对于田野调查,我还是缺乏经验,应该带支笔在本子上 ...

回龙镇白杨村有一片清代移民之墓地,所有碑文皆叙述死者为广东籍,故名。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18-5-25 16:54
回龙镇白杨村有一片清代移民之墓地,所有碑文皆叙述死者为广东籍,故名。

其实我岳母和一个姨姐的婆家就是广东籍,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裔。除了分别称爷爷、奶奶为“阿公”、“阿婆”外,姨姐的婆家还称父亲为阿巴,称妈妈为母亲。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18-5-24 19:25
邛窑是彩釉瓷的发源地,由于邛窑“断烧”,何平扬父子属于传统手工艺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并非特指邛窑彩 ...

“彩釉瓷”正确的术语是:釉下彩绘。

发表于 2018-5-25 22:4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6-9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赞 赞!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