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73|评论: 1

[草根·播报] 天灯巷,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复制链接]

2018年优秀网友

达城老街老巷的命名多种多样,有以市场作坊而名命,如柴市街、胶房巷;有以方位字序而命名,如大东街,小北街;有以姓氏家族而命名,如邓家巷,花椒巷;有以祠堂庙所而得名,如关帝庙巷、陈公祠巷;有以城墙城壕而命名,如南顺城巷、南城巷;而位于西门外的天灯巷则以地貌风物而得名,在这条小巷里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80531_6043592_1527779754768.jpg
小巷点天灯,因而得此名
        点天灯,有的说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即是倒点人油蜡。把犯人的衣服扒光,用麻布包裹,再放进油缸里浸泡,入夜后,将他头下脚上拴在一根挺高的木杆上,从脚上点燃。据历史记载,唐代叛贼安禄山就是被这种刑罚处死的。而在四川、湖南一带,有土匪在犯人的脑上钻个小洞,倒入灯油并点燃,让犯人在极痛苦中被烧死。这在达州史志和民间传说中,笔者均未找到佐证。
       点天灯,有的说是节日的风俗。据民国27年(1938)《达县志》记载:正月初九,即为上九,古人认为九在数目中表示多数,最多,最大,因此为上,又称这天是天日,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必须隆重庆祝。九与酒谐音,九不能离酒,各家各户都准备丰盛的酒宴,尽兴喝个痛快,给玉皇大帝祝寿。这天,达城男女老少登上翠屏山敬玉皇大帝,山上人来车往,相当拥挤。山顶上,人们吃喝带来酒菜,直到黄昏才散去。晚上,山顶竖起长木架横竿,点燃天灯,照到城里,十多里远都能看见。取天一生水之义,以防止火灾,保佑清静平安,直到十六才熄灭。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西门之外的天灯巷,过去也在点天灯。如今住在天园巷17号、民族小学旁的84岁何明玉记得,当年西胜街进入天灯巷的口子上,用石头修起约1.5米的正方形台子,中间立起一根树桩,顶端有个圆形的铁质灯盏,里面装满清油,用火纸做纸捻。每当要点灯或者上清油的时候,人们通过上下拉动绳子来进行。她曾点过天灯。在兴保甲时,以保为单位按轮次上油。目的是求平安。
       文史专家朱全森、范希江认为,嘉庆后期,天灯巷建有罗公祠,祭祀罗思举。罗任绥定协副将期间,救助贫困,允许城内暂无安葬能力的死者可在罗公祠内停放棺柩。因此,住在天灯巷一带的居民感到这里有鬼魂游荡,夜晚阴风瑟瑟,令人不寒而栗。有迷信的人传言夜晚点灯能驱鬼镇邪,其后便有了点天灯的习俗。
       由此,这条巷子便有了天灯巷的名字。
20180531_6043592_1527779754863.jpg
一条弯月巷,几多小邻居
       如今的天灯巷,大致以弯月状呈南北走向,南起红旗大桥下的西胜街中段,北至石岭巷的彭家嘴,临近朝阳东路,长302米,最宽的有5米,混凝土路面,东与龙家巷、邓家巷相连,西与石岭巷、天园巷相接。在79岁的赵平云与何明玉的记忆里,当时天灯巷只有现在的一半宽,巷子很短,不过100来米长,到邓家巷交汇处为止,住家也只有二三十个,现在延长了,有100多个门牌号。以前周边还有杀牛巷,也叫民族巷,从西胜街到天灯巷;机仙庙巷是从红旗路到天灯巷,如今都不存在了。
       据史料和知情人士介绍,以前的天灯巷的房子几乎是穿斗式平房,也有少量的茅草房。从西胜街中段进入天灯巷的右边是伍家院子,里面是赵家院子,这两家院子挨着的是武庙,武庙对面是罗公祠。从天灯巷进入邓家巷,贝贝幼儿园那一片便是机仙庙。往左前行,左边那一片曾是西校场,挨着马河沟是一片乱遭坟,“有人把坟挖了种庄稼,看到瓜儿脑壳,吓得扯起一脚踢多远。”赵平云这样说。在石岭巷下半段,这一带没有房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修的。在天灯巷下坡处的西胜街侧,有一座双孔双行石板桥,叫马河沟桥,黑沟和小红旗桥的水经过这里流到州河。在西胜街营门口附近,又有一座双孔石质平桥,过去石栏上镌刻着“龙凤桥”三个字,龙头正对河心,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时改名石岭桥,传说该桥为鲁班修建。如今这两座桥都被建筑物覆盖成暗沟。
20180531_6043592_1527779754929.jpg
罗公祠不存,冰如墓犹在
       提到天灯巷,不得不说位于巷子中段的罗公祠和巷尾的李冰如墓。
       罗公祠,是为了祭祀曾任贵州、四川、湖北等省提督的罗思举而修建的。罗思举(1761(一说1764)-1840年),字天鹏,东乡县(今宣汉县)普光场百花坪(今属老君乡)人。17岁到陕西拜师学习刀、枪、拳、棒,样样精通,能飞檐走壁。后来回到原籍,因贫困为盗行抢,常将盗抢的物品周济穷人,曾多次犯案。嘉庆元年(1796)组织乡勇随清军镇压白莲教“有功”,官位直线上升,到嘉庆二十三年(1818)时已升任四川提督(从一品武官)。罗思举在任绥定协副将时,将乱军偷到凉水井州河岸的太平兴国禅院鸿钟搬到黄龙寺,加以保护;在西门外买地建栖留所,使流浪街头的乞讨人员夜间有栖身的地方,还配备一般药物,以便治疗。到了冬天,安排城内慈善机构提供薪碳和草荐。因此,地方人士修建了罗公祠。如今早已被拆,成为通川区民族小学的篮球场。
       天灯巷彭家嘴“凤鲤居”云水山房前园内简陋的坟墓里,静静地躺着一位教育家、诗人李冰如(1897—1976),名恩文,号清,笔名“了我一生”,达城柴市街人,新中国成立后,任达县历届政协委员。1922年,李冰如从成都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先后在达县金垭小学、达县中学、达县简易乡村师范、达县女中、宣汉中学、邻水中学等学校任教,学生中有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张爱萍、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李中权将军、著名诗人梁上泉等。教育工作之余,他创作诗歌近万首,整理成集的有《血碧诗抄》、《芳泽集》、《凤鲤居诗抄》、《十周集》、《朝夕集》、《抒情集》等98册,其中先后出版的有《腐草》、《春风的鼓吹》、《李冰如诗选》、《李冰如诗文书信选》。他早年向往革命,与进步人士及中共党员张鲤庭、唐伯壮、魏传统等交往,并常有诗作酬唱和信函往来。
20180531_6043592_1527779754980.jpg
罗公祠不存,冰如墓犹在
       提到天灯巷,不得不说位于巷子中段的罗公祠和巷尾的李冰如墓。
       罗公祠,是为了祭祀曾任贵州、四川、湖北等省提督的罗思举而修建的。罗思举(1761(一说1764)-1840年),字天鹏,东乡县(今宣汉县)普光场百花坪(今属老君乡)人。17岁到陕西拜师学习刀、枪、拳、棒,样样精通,能飞檐走壁。后来回到原籍,因贫困为盗行抢,常将盗抢的物品周济穷人,曾多次犯案。嘉庆元年(1796)组织乡勇随清军镇压白莲教“有功”,官位直线上升,到嘉庆二十三年(1818)时已升任四川提督(从一品武官)。罗思举在任绥定协副将时,将乱军偷到凉水井州河岸的太平兴国禅院鸿钟搬到黄龙寺,加以保护;在西门外买地建栖留所,使流浪街头的乞讨人员夜间有栖身的地方,还配备一般药物,以便治疗。到了冬天,安排城内慈善机构提供薪碳和草荐。因此,地方人士修建了罗公祠。如今早已被拆,成为通川区民族小学的篮球场。
       天灯巷彭家嘴“凤鲤居”云水山房前园内简陋的坟墓里,静静地躺着一位教育家、诗人李冰如(1897—1976),名恩文,号清,笔名“了我一生”,达城柴市街人,新中国成立后,任达县历届政协委员。1922年,李冰如从成都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先后在达县金垭小学、达县中学、达县简易乡村师范、达县女中、宣汉中学、邻水中学等学校任教,学生中有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张爱萍、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李中权将军、著名诗人梁上泉等。教育工作之余,他创作诗歌近万首,整理成集的有《血碧诗抄》、《芳泽集》、《凤鲤居诗抄》、《十周集》、《朝夕集》、《抒情集》等98册,其中先后出版的有《腐草》、《春风的鼓吹》、《李冰如诗选》、《李冰如诗文书信选》。他早年向往革命,与进步人士及中共党员张鲤庭、唐伯壮、魏传统等交往,并常有诗作酬唱和信函往来。
20180531_6043592_1527779755042.jpg
住在李冰如墓旁一楼一底砖房里的陈忠福(89岁)、曾家玉(86岁)夫妇,曾伴随李冰如几十年,对其评价是个“大好人”。他们介绍,李冰如彭家嘴的房子,是1933年经陈忠福的婆婆介绍,从他人手中买过来的。陈忠福夫妇住在李冰如的偏房子里,从未收取过租金,后又同意在现址上建房。1976年,李冰如去世后,按照其遗愿,葬在彭家嘴的家门前,墓深2.8米,上面为平坟。家人考虑到李冰如生前喜整洁,为防止动物糟蹋,先修成方形墓,后建成鼓形。张爱萍等来扫过墓。前两年,梁上泉扫墓时,在坟前说道:“老师,我都这把年纪了,来跟您扫墓扫一年算一年了。”
20180531_6043592_1527779755092.jpg
当年是武庙,今日成“民小”
        解放前的达城,面积不大,但寺庙建筑很多。据民国二十七年(1938)史记载,庙宇祠堂有40来处,遍布大街小巷。在天灯巷里,就有罗公祠、马王庙、旗纛庙、关帝庙。关帝庙又叫武庙,清朝咸丰末年,由绥定游击琦明重新修建。
       当年的武庙,在何明玉老人的记忆里,占地有500来个平方米,大门朝南开,里面有尊大菩萨,五六十尊小菩萨。解放前,这里办过私塾,何明高等老师在这里教过书。解放后办学校,面积不大,平房,不过,学校发展很快。通川区民族小学校长陈永华介绍,学校始建于1951年,到1999年的时候,学校已经破败不堪,只有两栋瓦房,一边三楼9间房,一边两楼6间,共计15间房子。在李开杰的协助下,澳门爱国华侨汤福荣老先生捐资20万元、政府投资100万元,重新修建了学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8亩,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在校学生达1200多人。2016年,创建为省“和谐校园”,成为市级最佳文明单位,近两年被通川区委、区政府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五年获得区教科局一等奖。
20180531_6043592_1527779755148.jpg
20180531_6043592_1527779755198.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6-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记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