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文生表演人才培养》项目现场授课视频,等你来看
6月11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川剧文生表演人才培养》开班仪式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学术厅举行,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主任丁鸣、四川省艺术研究副院长郭勇、学院院长陈智林、副院长周雪珍、纪委书记张江婴等单位、学校领导人及川剧界各大名家出席本次活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川剧文生行当在传承、发展道路上迈出新的一步。
自《川剧文生表演人才培养》项目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全额资助项目并开始招生工作,项目受到了业界的热烈反映,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剧种的学员们积极踊跃报名。虽然受人数限制,最终仅招收了30名学员,但这并未浇灭学员们热切的心情,多位未被录取的学员不甘放弃这次求学机会,表示愿意自费前来旁听学习。
陈智林院长为导师颁发聘书
自《川剧文生表演人才培养》项目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全额资助项目并开始招生工作,项目受到了业界的热烈反映,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剧种的学员们积极踊跃报名。虽然受人数限制,最终仅招收了30名学员,但这并未浇灭学员们热切的心情,多位未被录取的学员不甘放弃这次求学机会,表示愿意自费前来旁听学习。
陈智林院长为导师颁发聘书
同时,为了使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进一步加深对川剧理论知识、功法技艺的了解,促进川剧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此次《川剧文生表演人才培养》的培训导师团可谓阵容豪华,川剧老中青三代文生表演艺术家蓝光临、晓艇、陈国礼、魏益新、陈智林、肖得美等,将亲临课堂为培训学员授课。杜建华、邱明瑞、蔡雅康、宋小武等专家将提供理论指导。同时,本次培训还请来了京剧、昆曲、秦腔等外剧种的诸多名家,如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景勃、素有“昆曲巾生魁首”的汪世瑜,朱福、张威、李小锋等。
“各名家大师共同参与此次项目,在培养川剧文生表演人才的同时,更让川剧在与其他剧种的交流中吸取各家之长,共同搭建起文生行当的人才培养体系。”陈智林介绍道。
学院与单位领导同导师、学员们合影
在教学安排上,学院副院长蔡雅康透露,本次培训方式将采取循环递进式教学、分段式导师讲授教学、交流研讨、观摩演出、实践调研等多样的创新方式进行,其内容涵盖理论研究、川剧文生程式表演(折扇、褶子、指法)、川剧经典剧目学习等实践教学。老中青三代文生表演名家还将亲临传授《逼侄赴科》、《放裴》、《托国入吴》、《石怀玉惊梦》等经典川剧折子戏。
当天,在此次项目开班仪式顺利结束之后,本次项目授课导师、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二级教授、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肖德美教授正式开始为学员们授课,教授学员们川剧文生程式表演技巧(折扇)。
肖德美教授为学员们授课
肖德美教授教授学员们川剧文生功法——扇子功课程视频: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MzM3ODk1OQ==&mid=2247487510&idx=1&sn=2dbdf48f889ed79e3a873bb382be06a2&chksm=eb8ac476dcfd4d6002516acc0e85b039e52df33ffb765a2f39bf2e7a02de66d0eb8632c6866b&mpshare=1&scene=1&srcid=0622n68Yd2wLEIm5SnONQxbV&from=singlemessage&ascene=1&devicetype=android-24&version=26060734&nettype=WIFI&abtest_cookie=BAABAAoACwAMABIACQA%2Bix4A44seAEOPHgDUkx4AGJQeAG6UHgCLlB4AApUeAEeVHgAAAA%3D%3D&lang=zh_CN&pass_ticket=UdQD7Ex3MSHuncHmNdNBRqD7HP3PsDcnhsAKN8jY4Ch95tISIrVeJrGCBm7NLMH0&wx_header=1
7月20日结束当天,集训班全体学员将进行“专场汇报表演”。此外,学院后续还将对本次培训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出版相关视频教材及川剧文生学术研究专著等。
记肖德美老师文生折扇功法心得体会
——庄成
我是来自湖南湘剧的一名小生演员,很荣幸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川剧文生表演人才培养》活动中,更荣幸能够在各位川剧名家、前辈面前学习请教。来成都有几天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川剧名家肖德美老师的文生折扇功法课。
我们都知道,戏曲舞台中,人物行当是各放异彩。唯小生行,其要求严格,甚至达到了一种“刻薄”的程度。为什么这样说,小生必须全面,不管是形象个头,还是唱腔表演等,缺一不可。有些剧种,程式化的东西太多,缺乏人物感。有的太过于细腻,没有了章法,也不行。纵观全国,只有川剧,很智慧的避免了这些问题,非常符合这一行当的概念,人物活灵活现。小生很容易演,难的是把握那一个“度”,演得阳刚了,不秀气儒雅。潇洒过了头,又有一种“脂粉气”,这个是很难掌握的。看了肖德美老师的示范,真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首先就觉得,这个小生很可爱。整个身段表演中,肖老师脸上始终带着微笑,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关乎一个演员的舞台亲和力,观众才不会有距离感、格外亲切,一笑就觉得这个小生很漂亮。
从身段来说,肖老师教我们的这一套小生折扇,非常明显的表现了川剧小生表演的特点。在湖南,我经常听到一句话“三小同功”,指的是:小生、小旦、小丑。但是,我们得搞清楚,“三小同功”什么功法是可以同的,什么是不能同的。今天,我在川剧的学习过程中,在肖德美老师的课堂上,我找到了答案。比如“踏步”,小生做起来,着实别扭。但看肖老师做出来是那么自然,丝毫不会觉得,不是这个人物。当然,这个和肖老师个人的深厚功力有关;折扇,是小生舞台上不可缺的道具,这一生活物品,已脱离现代人久远。通过学习,看到老师对于折扇的运用,是那么的和谐。一套身段,一气呵成。扇子,在肖老师手中,是那么自如,还有台步、水袖之间的配合,甚至,很细微的气口,都是那么清清楚楚,都是那么潇洒漂亮。怎么才能做得自然不负担?台步水袖和呼吸的配合,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我思考。
之所以,戏曲叫身段不叫动作,我想是有它的道理的。肖德美老师教授的这一套折扇身段中,不仅仅是一个一个的动作,他还揉入了很多戏、表演和剧情。这一点,至关重要。身段不是说,你摆标准了就行,还要会演戏。脸上的情绪是很直观的,各种不同情绪的变化转换,使之这样一套身段学习过程中并不枯燥无味,这也是老师的高明之处。同样,也给我以后如果走上教学道路,带来了丰富的经验。
这是我近日来,跟肖德美老师学习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有不对之处,还请各位师长同仁指正。也更希望通过川剧学习,使我在湘剧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8年6月
文章来源:综合自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成都商报
图片、视频来源:最美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