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除了某些生理遗传因素外,人生的很多行为都是学来的,无论正邪。
有的开初觉得好耍,不付代价,轻易取得的东西,后来才觉察这些全是妈老汉贬斥的背时帖子,对自己没有好处,却又甩都甩不脱了。
原来我们住过的院坝头,邻家有一小女叫丫丫,是结巴,说话中间要夹杂”欧欧欧”几个音节,很好笑。她旁边又住另一家,也有个小女儿叫妞妹儿,她学丫丫的结巴来取笑。后来,丫丫读学前班,在老师帮助下逐渐改掉了,而本来说话多伶俐的妞妹儿倒反而成了结巴,一直拖到一册班儿才变得顺畅了些。
有句俗话叫”吃烟从吃豁皮起”,意思是说吃烟这个习惯是从占欺头,吃别个免费烟开始的,的确如此。你去问新老烟哥,看有木有哪个从来不吃烟,发工资关了钱,突然心血来潮,花十几块、几十块钱买包云烟或者中华,破例首吸第一杆烟,然后三个月转正的。
其实,差不多都是在兄弟伙些唱的”烟是和气草”呀,”烟酒不分家”呀这些歌谣中,把烟给你递倒嘴巴头,卡在耳朵上,喊你抽起耍开始的,就这门,你哥子毫不费力就荣获了”烟民”的称号。
现在,还有个别操社会的年轻女子学样捡样,在茶馆儿头,街边上,叨起一支香烟,自以为时尚悠闲,实则庸俗不堪。
烟是麻醉剂,上瘾,老外先感受到这种负作用,便整些鸦片来麻中国人,英国强盗甚至以毒品被焚烧为由发动侵略战争。
纸烟有微毒,曾经为诱人购买,在烟盒中附上美女洋画儿;一经成瘾,很难戒脱,吞云吐雾,咳咳耸耸,污染环境,累及他人,很烦眼儿。
如果翻了门坎,涉及毒品,一天到黑甩脑壳,把颈项摇成磨芯儿,轻轻格儿就可以擗断,这种人还能干哪样?报载,某城市,一吸毒女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竟然把两个几岁的乖巧的小女儿活活饿死,既可怜又可恨,闻者心中有滴血之痛。
民谚曰: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喝酒也要有节制,不要任性狂饮,成为酒疯子,醉酒汉儿,破财,误事,甚至引起家暴。过去说这娃烟酒茶三开,不是美誉是臭毛病,若要耍朋友,首先老丈母这一关就过不倒。
现在大街小巷摆起麻将桌,麻友四方坐,正南齐北地把块票摆起赌输赢,美名其曰休闲,来点小刺激,实际上也就是低级别赌赙。
如果是棒棒手,吃顺了,可能成为大赌。输钱都从赢钱起,最后说不定会被高手砍翻,欠账几十万,若还不起,仓皇逃窜,被账主子到处追杀。
近年来,栽了些贪官。遥想当年,他们也许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后来地位变了,只有他管人,没有人管他,长期忍着的贪心也就冒了出来,吃福喜,收礼,狮子大开口,金钱美女全要,最终弄来笼起,座上宾成为阶下囚。
小偷针,大偷金,有个家谕户晓的故事说:某家小儿不懂事,拿了别人的小东西回家,他妈不制止,反而夸他聪明能干。这娃后来成为江洋大盗,被官府抓住,判处死刑。
在砍脑壳那天,县太爷问他有啥子要求,他说要见他妈一面。母子相会,儿子要他妈喂他最后一次奶,其母稍踌躇后应允,吃奶时,儿子猛地一口把他妈的奶头咬下,大声说:妈耶,如果你在小时候不纵容我,何至于此啊!
从小看大,三岁至老,迁延到一生。祸福未来,呀呀学语就开始了,不可骄纵惯使。
小洞不补,扯到一尺五。世间小错难免,若出现,应立即纠正,防微杜渐,亡羊补牢,避免今后酿成决堤之灾,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