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我省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顶层设计、加快补齐短板,守住环境底线、发动全民参与,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巴山蜀水正绽放绿色之美。(6月26日四川日报)
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优美,关键是要坚持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并重,兴水活水、造林护绿,节能减排、防治污染,不断提升全域生态建设水平。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突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扎实抓好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着力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各个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在2017年创下五年来最好水平的基础上,今年1—5月继续保持向好势头,PM10和PM2.5同比下降6.2%和9.6%,优良天数率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8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同比上升9.2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还面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区域性流域性污染较重、治理能力保障支撑不足,以及少数领导干部绿色发展理念树得不牢等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任务尤为艰巨,环境质量状况与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面对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大力实施富民兴川战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把打造绿美四川作为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三个四川”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八大战役”,筑牢治蜀兴川生态根基 。
打赢打好“八大战役”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不断做绿色的“加法”,做污染的“减法”,这样才能让四川更美丽,祖国河山也才能更壮丽,国家生态才能更安全。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巴山蜀水的秀美风光,更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事实上,从战略地位看,四川是全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区之一,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水能蕴藏量占全国五分之一;从现实影响看,四川雄奇秀美的巍巍大山,奔流不息的滚滚江河,旖旎迷人的独特自然风光,连片的大熊猫生态栖息地,弥足珍贵;从历史使命看,四川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仍然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草地湿地退化和沙漠化、土地石漠化等现象突出,环境安全亟待加强。
正因如此,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坚决打赢打好“八大战役”已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坚决打赢打好“八大战役”,做好“加减法”,加法瞄准自然生态“量质齐升”,减法瞄准污染治理“量源双降”;铸就“新动能”,摒弃高污染、高排放发展模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筑牢“防火墙”,围绕产权制度、政府责任和市场角色,补齐法律漏洞、补足执法短板,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空间体系、产业体系、城乡体系和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四川。
|